第三十九章 春夏(五)(1 / 2)

李誠中神色凝重的看著兩封書信,看完後閉目良久。眾人都受到他的影響,不再致酒談天,靜靜等候著。

李誠中看到周知裕書信的末尾時,去年那個手執團扇不停驅汗的胖子立刻出現在了腦海中。周知裕所說的“時局有變”是什麼意思?與郭柄呈聯係又是什麼意思?難道形勢嚴峻到了幽州都可能保不住了麼?周知裕是想讓李誠中幫他照顧家人麼?

李誠中歎了口氣,搖頭驅散這些胡思亂想,向趙在禮道:“去年我曾經答允過王爺,一俟拿下營州東部,就向王爺獻馬,不過後來緊接著就去了渤海和新羅,一直沒來得及。這次便請老趙幫忙遞解至範陽吧。”

趙在禮當然知曉周知裕命他前來柳城的意思,問道:“有多少?某好預作準備。”

“先獻上一千匹,等我這邊準備好,再送下一批。”

趙在禮眼睛一亮,這批戰馬雖然是出自李誠中之手,實際上卻要算在平州係頭上,這麼一份物資交到範陽,可著實給平州係軍將們長臉,更何況,聽李誠中的意思,這還隻是第一批!

頓了頓,李誠中又看向了正一臉熱切望著自己的李承約,笑道:“德儉也別急,婚書我接了,待你此次回來,咱們就擇定佳期。我送你五百匹戰馬作為嫁妝,明天就去清點,提前帶走。”

李承約大喜,樂得嘿嘿傻笑,抓起酒碗向李誠中致酒,自己幹了,又去找張興重,和張興重喝了幾碗。他與張興重這兩天關係已經緩和下來,甚至登其家門向張老都頭致歉,所以張興重也接受了這個未來的親妹夫。

李誠中自己給自己定的最後一天休沐期是在李承約、趙在禮、元行欽等人的陪伴中度過,其實反過來說,應當是他陪這些遠道來的客人。等將這些人送走之後,李誠中立刻投身到忙碌的事務中。

這次東征,營州人丁暴增一倍多,已達四十萬人,分別安置在遼西的柳城、燕郡、錦縣及懷遠軍城,還有遼東的遼城和建安城附近。

柳城成為了擁有八萬人口的大城,連同城畿,一共有丁十萬人。燕郡及城畿有丁六萬,錦縣所轄小淩河、五股河流域則為十四萬人,就連懷遠軍城也安置了一萬多人,白狼山附近安置數千人。

另外在遼城已經安置了兩萬人,遼東南部的建安城安置了兩萬人,兩處分別設立遼縣及建安縣,從長史府抽調吳中佐為遼縣縣令、程奢為建安縣縣令,兩人已於上月帶領新組建的縣衙下屬官吏前往赴任。建安縣還聚集著四萬難民,他們是為了躲避契丹與渤海之間的征戰而南下的,也屬於建安縣的管轄範圍,建安縣令程奢的任務還包括對其重新登記入籍。

以上均為營州長史府統計的在籍人口,也就是各縣各裏登記的在冊居戶。這個時代,戶籍是地方治理民政的最重要依據,雖說營州因為坐擁海量戰爭財富,減免了人頭稅,但勞役卻沒減,也沒法減。無論興修水利也好、組織民夫支援戰事也罷,亦或是組織人力投入興建城池和村莊,都要依據戶籍來征發勞動力。

同時,嚴格控製戶籍也是防範流寇和敵人細作的重要手段,為此,營州在李誠中的要求下,開始實行路引製度,即離開本縣必須到當地裏正處領取路引,標明自己是某某縣某某裏某某村之某氏,到何處所為何事,其間需逗留幾日等等。

為了便於通商,李誠中也實行商人登記製度,凡往來營州行商販貨者,均要到指定地點領取通商引憑,營州共在四處設立了登記和發放通商引憑的關口,西為榆關、東為遼城、北為懷遠軍城、南為錦縣。

如今的營州已經占據了遼西和遼東中南部的廣大地區,相當於平州、薊州、檀州、幽州之總和。在營州長史府的規劃中,遼西的柳城和燕郡為生產基地,白狼水沿岸和醫巫閭山以東的草原將成為營州的畜牧基地,遼西的錦縣和遼東的遼縣、建安縣則為糧食基地。如今柳城和燕郡的布局已經完成,牛羊和戰馬的畜牧已經形成規模,剩下的是加快遼縣和建安縣的布局。吳中佐和程奢的任務比較繁重,除了整修城池和府衙、房舍外,還要盡快完成春耕。

李誠中在這次東征中,最重大的戰果其實還有一項,就是不聲不響間便將遼東南部的大平原收歸治下。與遼西多山的地形相比,遼東就太過肥沃了,這裏地勢平坦,河流眾多,大片大片的可耕地四處可見,自古便是關外的重要糧食產地。所以新任遼縣縣令吳中佐和建安縣縣令程奢的任務很重,他們要趕在春耕結束前盡可能多的組織百姓完成耕種任務。第一年的計劃是十萬畝,第二年的計劃是三十萬畝,到第三年,遼東將開墾出八十萬畝土地,為營州打造出一個“遼東糧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