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諸侯之定(九)(2 / 2)

就此之後,懷約八虞候的私下關係倒是好了不少,從此後相互勾肩搭背,倒比最初之時熱切了許多。

盡管已經不是第一次和烏雲素共赴連理,但李誠中進了洞房之後,麵對著燭光下臉現羞澀的上京第一美人,還是沒有忍住內心中湧出的那股子衝動,直接將烏雲素推倒,連共飲合歡酒、共吃盈喜麵等等禮儀都是第二日上午補辦的。整個晚上,李誠中都在不停的征伐,似乎那麼多天來長樂宮中的無度生活並沒有對他的身體造成影響一般,折騰得烏雲素口幹舌燥,半夜起床傳了數次茶水解渴。

二月初一,李誠中於上京玄天門外閱兵,眾軍齊聚,諸將誓死。於是大軍出上京向南,過中京顯德府,至西京鴨淥府,再到南京南海府。

雖是天寒地凍,但大軍士氣卻極為高漲。說起來也奇怪,李誠中督率的營州軍,包括懷約聯軍不到三千,但渤海軍士們卻都戰意濃濃、興致高昂,談笑間似乎新羅亂軍便將灰飛煙滅了,好像他們身後的不是三千唐軍,而是整個營州都督府、整個大唐。

二月十日,大軍出南京,行至泥水河口,在此地,李誠中下令停留十日。

泥水河口已經由渤海國方麵搭建起了數十個大大小小的營地,或是臨河、或是背坡,簡陋的木屋、破舊的帳篷,或是依著高坡挖出來的泥洞,都塞滿了衣裳襤褸的難民。好在渤海國看護邊境的千牛衛駐軍每日裏發放一餐粥食可以讓難民們充饑,否則真不知道這些人還能不能活下去。

李誠中親自視察了一遍泥水河南岸的營地,走下來之後心頭也是難受,同時也為這個時代百姓的生存能力而敬佩無比。如今雖然已經過了正月最冰天雪地的寒冷,卻仍然不是常人可以忍受的,若是換了他穿越前的那一世,恐怕這幾萬難民已經不知道還能活下來幾個了。但百姓們仍然掙紮著求存,除了每日領取的粥食外,泥水河的冰層上開了不知多少窟窿,聽說連小魚小蝦都快撈不出來了。附近的林子也被砍了個精光——樹皮剝下來充饑,樹木燃火取暖,枯草更是找不到一根,全都塞到了老弱婦孺身上裹著的破布之中。至於豚鼠鳥雀,早已視這片土地為禁區,莽莽四顧,除了人頭以外,看不到一個活物。

李誠中開始整頓難民。對於渤海而言,新羅難民屬於喉中梗刺,讓人極度憂心和不爽,但對於營州而言,這就是人力啊!人力是什麼,人力就是財富,眼前遍地都是財富,李誠中當然不會放過。

於是,大唐營州都督發布了“援救令”,本著悲天憫人的心態,提出將這些受苦受難的黎庶遷往“富足的營州”,並且答允他們,一旦抵達營州,就會分發良田、安排勞作,讓他們吃得飽、穿得暖。但是,營州並不是誰都可以去的,因為那片土地有限,隻能顧及難民中的一部分,這個數目控製在了“一萬”以內。所以,想要去“營州天堂”過好日子的百姓們,趕緊到營州設立的“援救點”報名吧,來晚了可就沒這個好命了!

半天功夫,報名的難民就達到了一萬,於是李都督在無數百姓的叩首乞求下大開慈悲,決定破例再次給予一萬名難民活路……

三天後,李都督再次破例……

為什麼要把一切搞得那麼麻煩?直接將這些難民解送營州不就可以了麼?關於部下們的這個疑惑,李誠中作出了解釋:我沒有那麼多兵力押送他們去營州,要想讓他們自己過去,就必須充分發揚他們的“主觀能動性”——這個詞聽不懂?好吧,用鞭子趕一頭驢容易,還是用一把青草容易?

李誠中事先的麻煩換來了事後的方便,在此後的四萬多難民大軍的西遷過程中,他總共隻派出了一百名向導,當然,每個難民出發前都領取到了五天的口糧,如果他們能夠省著吃的話,足以挨到營州,如果他們不為以後考慮——李誠中也沒必要為他們考慮。

於是,營州曆史上最廉價的一次移民在李誠中的手上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