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誠中對此表示同意,他手下這些兵沒有染上那些盧龍軍老兵的習氣,對於幫助百姓幹活完全沒有什麼抵製心理。反而是那些隨李誠中從魏州撤回來的軍官們,對此略微有些異議。薑苗還好些,張興重雖然不說什麼,但在李誠中下令後就抄著手在一旁閑看,李誠中親自上去幫忙幹活的時候,他甚至微微皺了皺眉。王大郎和孟徐興、焦成橋哥倆是找了個探查敵情的借口躲到寨外去了,至於周砍刀,雖然也在李誠中的督促下幫著幹活,卻一直嘀嘀咕咕發泄著心頭的不滿。
李誠中覺得馮道是個可以交心的人,雖然是個儒生,卻不是腐儒,因此就一條條把幫助百姓幹活的好處解釋了一番。大抵無非是士兵來自百姓,幫助百姓就等於幫助自己,有了百姓的支持,作戰就能得到多少多少好處,這些道理都是他穿越前在部隊當兵的時候被指導員灌腦所得,雖然看似冠冕堂皇,有些給馮道講大道理的感覺,講到最後他自己都覺得教條得很,無趣得很,但馮道卻聽得津津有味。
兩人正在說話之際,白天李誠中見到的三個耆老結伴過來了。
因為劉金厚的關係,首先開口的還是劉姓老頭:“都頭,某等前來有個不情之請,不知當不當說。”他這次是搞懂李誠中的官職了,稱呼也改了過來。
李誠中忙拉著三個老頭坐了下來,道:“老人家,有什麼需要的盡管說,隻要我做得到的,就一定盡力!”
劉老頭和另外兩個老頭對視了一眼,期期艾艾道:“都頭是個愛護百姓的好官,老頭子們都看在眼裏……”
李誠中一笑:“老人家到底有什麼事,說吧。”
劉老頭頓了頓,終於鼓足勇氣:“都頭,金厚那後生跟老頭子們念叨,說都頭是個將百姓放在心上的好官,所以老頭子們想請都頭能夠多在這裏停留一些日子,說實話,雖然大夥兒不願走,但這兩個月的日子也著實過得有些提心吊膽……哎呀,實在過意不去,都頭前來解救某等,某等不走也就罷了,還反而要都頭留下來看護……”
李誠中怔怔的望著劉老頭,心裏一陣內疚。也許是因為在部隊裏當兵的原因,在他的觀念裏,當兵就是要保護百姓,這是軍人天生應該履行的義務和不容推辭的責任,但在這些老百姓的眼裏,讓他們履行這種義務和責任卻成為了過意不去的不情之請,真讓他感到了由衷的內疚。
見李誠中沒說話,老頭有些慌了,忙道:“都頭若是為難,此事就此作罷,就當老頭子們沒說過。隻是,某等這裏有些青壯,不知都頭能否幫忙調教幾日,讓他們也拿得動刀槍。老程村子裏有些匠人,刀槍的事情也不須都頭擔憂,某等可以砍伐木材製作一些……老郭的族裏也有些捕獵的好手,他們帶得有獵弓和獵叉,也請都頭能夠指點指點,契丹人來了也好有些自保之力……”劉老頭感覺自己似乎有些過分,越說聲音越低,越說底氣越不足,最後也不說了,隻是一臉忐忑的和旁邊的郭老頭、程老頭一起望著李誠中。
李誠中深深吸了口氣,站起身來回踱了幾步,然後道:“老人家,請容我想想,可否?”三個老頭連忙起身,喏喏告退。
就李誠中的內心來說,他是認為應該留下來的,除了老頭們的懇求之外,軍人的使命感也讓他不容推辭。這就是現代軍人和古代乃至近代軍人最大的區別之一。古代從軍更多的原因是為了當兵吃糧,其中一些優秀的則是為了升官發財,當然也不乏保家衛國之士,但那屬於鳳毛麟角;近代軍人則多了紀律訓練和榮譽養成,有了這兩樣東西,近代軍隊麵對古代軍隊的時候,幾乎可以用一麵倒的屠殺來形容;而現代軍人,則更強調軍人的使命感,他們知道為什麼打仗,知道為誰而戰,雖然隻是看似很簡單的一點改變,卻能夠讓他們在麵對近代軍隊的時候具有更加堅強的作戰意誌,更加堅定的犧牲決心,以及更加靈活的戰鬥方式。現代軍隊相較於古代、近代軍隊,能夠忍受更大的傷亡率,有時候這種傷亡忍耐力幾乎達到100%!以這樣的意誌作戰的軍隊,在一定條件下幾乎可以忽略裝備上的巨大差距,獲得最終的勝利。
但是,李誠中也知道如果貿然答應的話,會有什麼困難。首先是手下的弟兄們願不願意?選擇在這種大山裏安營紮寨,對抗契丹人的進攻,這些弟兄們會不會繼續跟隨?其次是糧食上的問題,眼前就這麼兩車糧食,頂多維持兩都士兵十天供應,更別提還有那麼多百姓需要嗬護。後山裏確實開辟了耕地,但那些糧食的收獲還需要至少三個月。然後,就算留了下來,憑借手下這兩都弟兄,能不能頂住契丹人的圍剿?最後,周知裕和張在吉能否答應自己留下?
望著眼前軍寨內的一堆堆篝火和歡聲笑語的百姓及士兵,他陷入了深深的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