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中秋節(上)(1 / 3)

農曆八月十五,中秋佳節。按我國古代曆法解釋,八月是秋季的第二個月,稱‘仲秋’。而十五又是仲秋之中,因此叫‘中秋’。

對於中秋之節,在我國古代就開始,最早起源於中秋節祭月。《禮記》中記載著‘秋暮夕月’的說法,就是祭拜月神。早在周代,到了中秋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的儀式。魏晉之時,民間開始流傳賞月之風,到了唐代,中秋賞月、玩月才流行開來,成為一種習俗。

中秋節正式成為國家節日,是唐代的皇帝,唐玄宗遊玩月宮而來。而次流傳下來一曲《霓裳羽衣曲》,月宮被稱為廣寒宮。從此中秋節,便開始賞月,賞月之餘,品嚐月餅漸漸變成一種民族習俗。

中秋節有文獻記載在周代,正是流傳下來是唐代,經曆唐、宋、元、明、清,最後來到現在的新**。這是我們民族的文化,一定要好好的發揚光大。

當然這可是國內人民,非常看重的一個節日。每家每戶都會提前準備,上海這座城市,**的風向標,更要重視這樣的節日,每年的中秋節,都會舉辦多種隆重的活動。然而今年卻有些不同,在這一天,日本的皇室明孝天皇,來到上海,參觀上海嗎?

由於這條新聞提前爆料出去,所有的市民都知道。城市的布防不得不早些開始,在一個星期前,路道的變更,車輛行駛的安檢,各個熱鬧區的警力也加強了。這是**需要考慮的事情,與市民關係不大。

城市中的生活還是要繼續,這樣的新聞還在不停地討論。然而中秋節將近,我們要開始準備過傳統節日。城市也開始被打扮起來,所有馬路兩旁的路燈到了晚上都會被熄滅,取而代之是,掛在路燈上的紅燈籠。紅色的燈籠上麵,映射著中秋兩個字,更有無所的蔬果稻麥的圖案,象征豐收之意。大街小巷都飄蕩著,寫著中秋節、團圓節的彩旗。不斷的提醒著一直忙碌著工作和掙錢的人們,適當的該停下來,和家人一起,團圓在一起,吃個月餅,賞賞月,開開心心的過上幾天。

國家也為工人著想,中秋節三天假期,雖然不長,卻也夠一家人團聚的。我們都過得太匆忙,難得有停下來的時間,好好陪在家人身邊,欣賞一下周邊的事物。不能總是在奔波,我們還是要停下來,留心身邊的一切美好的風景。

張永正一個人坐在陽台上,明天就是中秋節。一個人在上海,雖然有很好幾個鐵哥們,還有一些同事。可是那些都算不上親情,隻能一個人過。遠在山林深處的**,你還好,中秋節我不能回去陪你,這座城市需要我,中秋節這個夜晚需要我來守護。

八月十五這天早上的太陽還是和以前一樣升起,但對於上海今天可不一樣,不光要準備中秋節的各種拜月祭奠,還有一位不速之客的到來。一大早浦東國際機場就被**包圍,各個出口進口全部被封死,機場臨時停運兩個小時。所有的飛機都被推遲,當然晚點對於國內的飛機很常見,但是這次是政府強製的要求。

機場在強製下被管轄,可是中華人民對日本心中憤怒,沒法管製,更沒法控製。原本今天放假,所有的人應該陪在家人或者愛人身邊,一起過團圓的時間。可是今天大部分的市民全部聚集到國際機場的**內,尤其是接機大廳內,擠滿了人名群眾。手中全部舉著牌子和標語。‘日本鬼子!滾!’‘上海不歡迎你’‘**更不歡迎你’這些都是比較客氣的標語,更有一些極端的,畫著一些骷髏頭,寫著死亡,更標著突然襲擊的標語。**人對日本人的仇恨,豈是這些標語就能表達的,如果不是有人民**攔著。我敢保證,今天的日本皇室明孝天皇,絕對有來無回,必須死在這裏。

早上九點鍾,一架飛機從上空落下,快速降落在機場跑道上。日本皇室明孝天皇踏出機艙,李光民李**、趙常事趙市委書記,兩人帶頭歡迎。迎接過程短暫的很,不能太久。

大批群眾看到明孝天皇出來後,一片嘩然,跟著各種辱罵聲。唯一的好處,就是這些日本人聽不懂漢語,不能領略**漢字文化的博大精深,不然分分鍾,把這幾個日本罵的七竅流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