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代的本質是銷售,它的產品是外貿相關知識,當外貿知識作為一種產品,它是容易學的,至於銷售,每個人都可以去做,不受學曆和經驗影響,隻要用心、肯吃苦,我們都可以做好這個職業——貨代銷售。
談點實際的,怎麼樣才能進入貨代公司呢?這裏提供幾點意見供參考。在你去麵試之前,你可以去書店或者圖書館看些貨代方麵的書籍,了解貨代是什麼,具體怎麼操作,這個總是最基本的吧;麵試的時候一定要強調自己做過銷售,願意並極度渴望從事銷售行業,任何有關銷售的經曆都可以拿出來當作資本;還有,想想身邊有哪些客戶資源,有哪些同學和朋友是在做外貿相關行業的,極其肯定地告訴麵試官,除了有一份對銷售的熱情,我還有這些潛在資源;最後,就是態度問題了,做貨代,為人要誠懇,處事要負責,努力讓你的麵試官相信你具備這兩點。
不管你通過什麼渠道進入貨代公司,當你有機會入門了,你就必須沉下來好好學習貨代相關知識,這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而是係統積累的過程,在實踐中不斷完善知識點,碰到問題、處理問題、解決問題,而且應變能力要強、效率要高,這就需要貨代從業者對外貿進出口整個流程的熟練掌握。毫不誇張地說,一個優秀的貨代可以當成一本外貿百科全書。
如果你不知道怎麼學習,可以從貨代的整個流程切入,延伸擴展,每個知識點都要琢磨,等你研究透了,你就敢說自己是老業務員了。貨代大致流程如下:拉業務→詢價→報價→費用確認→客戶傳托書→訂艙→配艙回單→換設備交接單→車隊提箱→工廠裝箱→進港→報關→提單確認→開船→寄提單→客戶月結付款→退核銷單等資料。
從業務前期準備說起,你肯定要熟知進出口過程中涉及的全部費用,一些基本港的運費要熟記,各種箱型從起運港到目的港涵蓋了哪些運費,內陸費和海運費都要很了解,到付和預付的操作方式、自拉自報和拚箱的流程更要滾瓜爛熟,和其它貨代相比,我們的優勢在哪裏,艙位保證、報關技巧、目的港清關能力和服務態度也要提及,這些是貨代銷售的必備知識點。
有了一定的知識保障,你就要開始尋找潛在客戶,技巧可以慢慢學,但是勤奮必須在一開始就要有,新人進入這個行業隻有三個月的試用期,拋開你的身份,拋開你的麵子,放下自尊和無謂的想法,改變思維、改變行為,做不到這些,三個月後你隻能喝西北風。通俗點講,就當為了那些人民幣吧,為了買車、買房,為了自己的生活能更美好,一定要義無反顧地豁出去。
找客戶是做貨代最難的地方,手段主要有朋友介紹、掃樓、電話拜訪和網絡尋找,朋友介紹總是有限的,關鍵還是靠自己勤奮拜訪,做銷售拚得就是忍耐力,誰能堅持到最後,誰就是勝利者,這就是銷售界奉行的“剩”者為王法則。
曆盡艱辛,我們找到了一些潛在客戶,那怎麼才能留住他們呢?在最初的接洽中,切勿操之過急,我見到很多貨代業務員總是一個勁地問有沒有貨走或者人都還不認識就先發什麼價格是最好的,太急躁了!就算有貨走,跟你又不認識,與你何幹?你說自己的價格好就好了啊,人家懶得理你呢!記住,沒有某種關係,就不會有業務,一定要先和對方建立信任,幫他們解決日常工作中的一些問題,這就要求我們綜合能力要強,單證、報關、物流都要麵麵通,要讓客戶覺得我們是一把萬能鑰匙,不怕他們有問題,就怕他們想不起我們,讓他們對我們有依賴,這樣就會產生合作機會,關係一旦建立,你隻要悉心維護,就一定會持久穩定,同行也不容易撬動,你再注意給一些小恩小惠,那你想丟掉都難了。業務員一定要銘記:哪裏有需要,我們的優勢就在哪裏,就算沒有需要,我們也可以創造需要(比如製定一套全麵合理的方案讓客戶把指定貨變成預付貨)。
常規的銷售手段就不一一贅述,這裏向新人透露幾點技巧,依托貨代這個特殊的銷售行業,我們可以常去外管局、經貿局、海關、商檢局這些和外貿進出口息息相關的部門,這些地方一定會有很多外貿客戶名單和聯係方式,客戶質量可是比掃樓得到的要好很多,看你怎麼獲取,這裏隻能點到為止,畢竟是非常規手段。還有一些場合,諸如阿裏巴巴供應商開會、國內某些重要展會、產地證培訓之類的,與會的人員多半是外貿公司跟訂艙有緊密聯係的,有條件的話多去轉轉肯定有收獲。另外,做貨代,也繞不開回扣的事情,一些單證和訂艙負責人或主動或暗示我們采取高開發票的手法給予其回扣,如果你是單證,我會告訴你別去做,如果你是貨代,我就不能妄下定論,從公司和個人角度來說你是沒有錯的,各中博弈,相當微妙,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杆秤,讓它拿捏吧,但不建議你主動采取回扣方式攬貨,很容易讓你的客戶對你產生惡劣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