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花初開,誓言往往是最佳的肥料,當那些醇香四溢的誓言環繞相愛的人四周,其實誰知道,諾言的作用隻是表麵,但凡時間過長,肥料的有效期也將過期,不過,水滴石穿,滔滔流年,最終還是洗不去最初的美好信念,那是關於愛情,最初也是最後的神話。
男人的等待,搔首踟躇
——讀《邶風·靜女》
唐代詩人韓偓有這樣一句詩:“但覺夜深花有露,不知人靜月當頭。”寫出女子在閨房裏的期許與等待那份恬靜,任時間一點點流逝,她依舊優雅如此。相對於女子,男人的等待似乎充滿了著急,——“愛而不見,搔首踟躇。”
靜女其姝,俟我於城隅。愛而不見,搔首踟躕。
靜女其孌,貽我彤管。彤管有煒,說懌女美。
自牧歸荑,洵美且異。匪女之為美,美人之貽。
這是《邶風·靜女》中男子的等待。就在大約三千年以前的一天,陽光四溢,萬物生長,植物茂盛,花朵綻放,鳥雀歌唱,迅速飛翔,就在這樣的良辰美景之中,男子徘徊徜徉,他卻沒有心思來觀賞傾聽,眼下四處張望,之前他急急如星火來到心上人定下的約會地方,生怕自己遲到。心愛的姑娘在哪?怎麼看不見?
心怦怦直跳,可內心是盼望著她早點出現,看她美麗的容顏,勝過花朵千萬倍,聽她清脆的聲音,傾訴滿心的愛憐。可現實讓他著急,他抓耳撓腮,徘徊輾轉,依然不見心上人的麵。一個靜女,幽雅嫻靜的女子,遲遲不肯出場。
這樣一個美麗的女子給人想象的空間,她應該是心地善良而單純,還是聰明伶俐的,此刻,這個俏皮的姑娘也許是藏在附近,望著束手無策的小夥掩著嘴兒竊竊的笑,想要看看男子的表現到底如何。
女人在大多情況下確實喜歡在約會時候故意遲到或藏起來,讓男方等待,這是一個有趣味的現象,在心理學上也是有淵源的,戀愛女性的本能在作怪,她這樣做不是對你懷有惡意,更不是要棄你而去的想法,姍姍來遲,有意躲藏,看到對方的那種焦慮不安、備受痛苦折磨,內心反而會充滿快樂,你看,對方為自己付出,多麼在乎自己。
而男方約會遲到往往會給女方帶來眾多的困擾,有時候因為這一遲到自己功虧一簣。元代有一首《寄生草·相思》的曲子就表達了女孩子對遲到的男子的埋怨:“有幾句知心話,本待要訴與他。對神前剪下青絲發,背爺娘暗約在湖山下,冷清清濕透淩波襪,恰相逢和我意兒差,不剌,你不來時還我香羅帕!”
意思就是說本想告訴你幾句我的真心話,我還對著神像剪下頭發,表明心跡,背著爹娘來湖邊和你約會,誰知道讓我等你等得鞋襪都濕透了,還沒有見人來,快點把我送你的香羅帕還給我吧!
這樣看來,戀愛中的女子反而更聰明,男人則愚鈍了些。美麗的姑娘就是想花心思逗著玩玩,尋些開心。約男子,逗他,而自己躲在背後,等待著最後的出場。沒有出場之時,那“場”也始終都是她的,讓男子圍繞著自己而奔波。也因為她,城南城牆這個偏僻地帶,頓時聞名於後世的傳誦中。
等待是一種煎熬,等待也是一種幸福,因為高潮總在焦急的等待中出現:“自牧歸荑,洵美且異。”男子的等待沒有白費,在後來得到意外的收獲,女子出場的時候,手中執一枝白茅草,白茅草在陽光的照射下閃著著光澤,送給了男子。
“非汝之美,美人之貽。”並不是因為白茅草離奇,它隻是一根嫩嫩的草,在物質的世界裏,它隨處可見,幾乎就是垃圾;因為它是心儀的姑娘親手采摘,送給自己的物品。然而在愛人的世界裏,它是珍稀。物微而意深,一如後世南朝宋陸凱《贈範曄》的“艱難無所有,聊贈一枝春”,重的是感情這種東西。
更何況現在這白茅草上還帶著姑娘的芳香與體溫。最珍貴的東西,總是在愛人給予的。這些禮物,盡管普通到了極致,但卻是甜蜜與溫馨的,經過了愛人的手掌遞送到你的手掌時,這禮物便不再普通,伴隨著對方的笑容頓時讓自己的世界生彩。這種饋贈也成為我們表達愛意的最簡單,也是最直白的方法。
世界就是這樣神奇,自我們先祖時期就是如此,內心所喜歡之人的東西,最平常,卻最為熠熠生輝。這也許就是我們平時說的“愛屋及烏”、“情人眼裏出西施”吧。現在這根彤管草這就有些定情物的意味了,也就意味著男子最終抱的美人歸。這都是經過“搔首踟躇”等待得到的。就在這一個春天的上午,一切都透出甜美的意味,女子是美的,男子也是美的;陽光是美的,植物也是美的;白茅草是美的,愛情也是美的。兩個可愛的人約會成功,天地裏就洋溢著歡喜。
如今,時代變了,表達愛情的方式也變了,光怪陸離的方式中,迷失了多少人的眼睛,而《詩經》中那麼著急等待與饋贈茅草樣的甜美愛情,永遠是那麼美麗!嫻靜姑娘真嬌豔,送我新筆紅筆管。鮮紅筆管有光彩,愛她姑娘好容顏……
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
——《衛風·木瓜》感想
越南導演陳英雄的處女作《青木瓜之味》中有對木瓜的唯美鏡頭描寫,濕熱的暖風環境中,窗外枝頭的青木瓜在蟬鳴中早熟,剖開的青木瓜裏邊是滿滿一瓢金黃色瓜子,而木瓜絲擺放在磁盤中閃耀著珍珠般的色澤。
看著這木瓜,自然也就想到了這句“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就像“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一樣,它們掛在中國文化的屋簷下幾千多年,隻要有風吹過來,就會有玲玲般好聽的聲音響起。
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投我以木李,報之以瓊玖。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衛風·木瓜》中的女孩與《召南·野有死麇》中的男子一樣有著好運氣,《野有死麇》中的男子抗著獵物回家時候路遇一位懷春的女子,而《木瓜》中的女子看見一位心儀已久的帥哥走過,隨手將一隻木瓜投給了他。女孩笑嫣不語,而男孩早已心領神會,忙把自己隨身攜帶的玉佩贈送給了姑娘。因為他知道女孩的木瓜刻不是平常的瓜,這“投”也不是普通的投,而是將一顆滾燙的少女的心擲到自己懷裏。兩千多年前,先民都是以贈東西來確定婚姻,這是一種習俗。
男子回贈玉佩的熱烈反映,也表示他也愛慕姑娘好久了。盡管自己的玉佩比起姑娘的木瓜貴重不知多少倍了,但是還會覺得它不能表示清楚自己的情誼,他是想永遠與姑娘相處好下去。這位少女在收到男子回饋過來的禮物當然是甜蜜無比,頓時心花怒放,她也知道這也不是普通的回贈,而是一份愛的承諾。自己的可愛、質樸與直接表示,換來了自己的愛情,這也應驗了古來的俗話“男追女,隔座山;女追男,隔層紗。”兩廂情願的感情,終於以一隻木瓜連接到了一起,並其樂融融地持續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