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周筆下之龍(1 / 1)

二三莊周筆下之龍

舊時李姓人家,堂上懸匾,多書“猶龍世澤”四字。此乃標榜老子。老子姓李,大聖人也,所以李姓人家多認他作始祖。“猶龍”一詞,算是典故,出《史記·老子傳》。據載,孔子見老子,出來讚歎說:“其猶龍耶!”意謂老子修養極深,似龍變化叵測。《史記》所載:原出《莊子·天運》。《天運》篇尾,孔子見老子,大吹仁義,碰釘子後,啞悶三日,歎曰:“吾乃今於是乎見龍!”亦謂老子見識高超,變化無常,猶龍之可大可小,可飛可潛,可顯可隱。非實指其為龍,譬喻而已。先秦典籍,比某人為龍者,自《莊子》始。《莊子》書中又兩次說聖人“屍居而龍見”,端坐人定,忽顯龍形。事涉神秘,又不像譬喻了。但在書中別處卻明白說,龍乃仙人座騎。乘龍遨遊四海,好比乘坐現代波音飛機,龍不過是交通工具罷了。稍晚於莊周的屈原說“駕飛龍兮翩翩”,亦座騎耳。道家宣傳黃帝賓天,也是騎龍去的。古人想象龍為座騎,所以《爾雅》說“馬八尺為龍”。龍畢竟屬牲畜,但具神性,異於牛馬而已。是莊周第一個比聖人為龍的。此乃文學譬喻,個人創作,並非當時民俗有此觀念存在。弄清楚這點,我看很重要。

古者政教合一,皇帝兼做聖人。秦始皇被呼為祖龍,意即頭號聖人。漢繼秦後,劉邦無賴,也充聖人,編造神話,說他爸爸野外看見龍交配他媽媽,懷孕後,生下他。他當然是小龍,完全不顧慮他媽的名譽。從此以後,代代帝王以龍自擬。莊周比聖人為龍,謂其見識高超,變化無常。後世擬帝王為龍,謂其具有神性,權威可怖。前後不同若此。莊周泉下有知,定當悔恨。

有趣的是,孔子明喻老子是龍,楚狂暗指孑L子是鳳。《人間世》篇尾,楚國狂人接輿跑到孔子門前唱歌:“鳳兮鳳兮,何如德之衰也!”何如的如就是爾汝的汝。呼風兮而汝之,孔子便是鳳了。你看,一老一孔,一道一儒,一龍一鳳,配得多巧!聞一多說中國文化就是龍鳳文化,極確。鳳有文采(紋彩),比於孔子儒家學派,誰日不宜。曆代帶王不取象於鳳而取象於龍者何威怖較之賞美,畢竟廠更具實用價值。

辛亥革命推翻三千年帝製後,再無政治野心家敢以龍自擬,否則必遭國人聲討。末代皇帝溥儀都換腦筋,不相信自己是一條龍,而以做一個自食其力的勞動者為榮,我們這些現代社會公民,又何必自擬為龍子龍孫,去做什麼“龍的傳人”“亞洲四小龍”,歐美的說法。舊大陸自古有聖喬治斬龍的民間傳說,龍為醜惡象征,今加諸亞洲人,恐亦帶有意識深處的敵視吧。不駁斥也可以,但犯不著領回髒帽自戴,以為這樣便能張揚民族豪情。竊恐失察,貽笑世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