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撒馬拉轉塔(1 / 2)

Δ宿命的故事

毛姆有篇小說名叫《撒馬拉相會》,說巴格達的一位商人派仆人去集市買糧食。工夫不大,仆人麵色蒼白狼狽不堪地跑回來,渾身發抖地向主人報告:“主人,我剛在市場被人擠了一下,抬頭一看竟是死神。他見是我,立即做了一個嚇人的手勢。我想死神一定是衝我來的,現在求您趕快借我一匹快馬,我要逃離巴格達,躲到撒馬拉去。”商人聞言立即借給仆人一匹快馬,讓他逃往撒馬拉。當天商人自己去市場買糧食,不料也碰到死神。商人感到很奇怪,就問死神早晨碰到仆人為什麼做一個嚇人的手勢。死神說:“那不是嚇人的手勢,而是我被你的仆人嚇了一跳。我為在巴格達撞上你的仆人驚詫不已,因為按神的安排,今天晚上我和他在撒馬拉有個約會。”撒馬拉是伊拉克著名的通天之塔——撒馬利亞螺旋塔的所在地,毛姆在這裏講了一個命中注定的“宿命”故事。

人的命運就像撒馬拉轉塔,有著宿命的味道。我對生命的理解也是這樣,每個人的生死都是命中注定的。按醫生的解釋,我活著已經是奇跡了,可我還要不知疲倦地工作。盡管醫生不停地給我吃藥,強迫我睡覺,可我決不會為安寧而犧牲工作。我是為新聞而生的,為此永遠朝著自己心中的目標努力,中國話叫“狐死首丘”。為此我衝破國際封鎖,乘著一輛伊拉克破車沿底格裏斯河溯流而上,拜訪毛姆小說中的轉塔。你可以想象我穿過沙漠第一眼看到轉塔時的興奮心情。

撒馬拉轉塔坐落在巴格達西北約160公裏的撒馬拉城邊,是阿拔斯王朝第八代哈裏發穆阿台綏姆的傑作,建於公元849年,整個修建過程曆時三年,於852年竣工,迄今已經有上千年曆史。阿拔斯王朝是阿拉伯曆史上最重要的一個階段,帝國疆域已經西抵比斯開灣、東到印度河和中國邊境,成為地跨歐、亞、非三洲的超級大帝國,疆界遠遠超過羅馬帝國。當歐洲沉淪於封閉落後的中世紀的黑暗蒙昧時代時,阿拉伯由於吸收了希臘、羅馬、波斯、印度、中國的科學文化,已經成為絲綢之路上的天堂,宗教、科學、藝術發展進入鼎盛時期。

撒馬拉轉塔原本是伊斯蘭教宣禮塔,世界各地的穆斯林都必須信奉五功:作證除安拉外再沒有神,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每天五次禱告;持奉齋月;繳納天課;條件具備時往麥加“天房”朝覲。

宣禮塔也叫拜樓,是伊瑪姆或阿訇登高率領穆斯林每天五次向安拉禱告的高塔,登高的目的是讓宣禮安拉的聲音傳得更遠。據海灣戰爭期間擔任多國部隊司令的施瓦茨科普夫回憶,他小時候曾經隨其父在海灣地區生活,當年伊瑪姆每天五次爬上宣禮塔頂,帶領穆斯林集體禱告。幾十年過去,現在所有宣禮塔頂都裝上了擴音喇叭,阿訇再也不用每天五次爬上爬下。在我拜謁過的眾多清真寺中,撒馬拉轉塔是絕無僅有的沒有裝擴音喇叭的宣禮塔。和其他所有阿拉拍宣禮塔不同,撒馬拉轉塔通往塔頂的樓梯不是修在塔身內部,而是環繞在高聳的塔身外側盤旋而上。據說當年穆阿台綏姆建成這座獨特的宣禮塔後,每逢星期五“主麻日”都要騎著高大的阿拉伯純種馬,沿著蜿蜒小道策馬飛馳直到塔頂,向整齊坐在清真寺圍牆裏的上萬穆斯林宣讀《古蘭經》:“安拉!阿卡巴拉(安拉最偉大)!”

Δ曆史盤旋前進

我師蕭乾反複告誡我:“千萬不要因為上過兩天大學、寫過幾篇文章就自稱文明人,切忌對似懂非懂的東西指手畫腳。”這些教誨使我獲益匪淺。多年獨自在世界各地闖蕩浪跡天涯,全靠自己良好的工作習慣。皮肉上磨練的經驗告訴我:要想迅速融入當地社會、獲得第一手新聞,首先必須尊重當地習慣、崇拜當地人民所崇拜的。盡管我對世界各門宗教所知寥寥,但我誠心參拜我遇到的每一件聖物,從社會人文景觀到植物動物名山大川,崇拜當地人崇拜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