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貽害無窮貧鈾彈(2 / 3)

1998年12月2日新華社巴格達電:到當時為止,多國部隊已經在伊拉克投擲了700~800噸貧鈾炸彈。海灣戰爭10年來,伊拉克國土由於受到貧鈾汙染,出現許多奇怪的疾病。大批兒童患血液病,白血球、血小板降低;脫發、流鼻血、記憶力下降、免疫力喪失……

幾年前我不幸罹患血液病,輾轉多家醫院住院治療,三次骨穿、一次骨髓活檢、一次活體培植……依據自身經驗先實踐後理論苦中作樂,學了不少血液病知識。綜合北京軍區總醫院血液科秦似龍軍醫、301醫院血液科王永平軍醫、協和醫院血液科主任張伯龍博士的說法,血液病的主要症狀是:貧血、血小板減少造成的出血,和感染造成的發燒。貧血可以有多種表現:血小板減少會引起牙齦、鼻子出血,嚴重的還會髒器出血,如肺出血、腦出血導致死亡。感染方麵主要表現為發燒、白細胞增多或減少。

Δ戰爭綜合征

2000年9月10日《北京晨報》報道說,法國保護海灣戰爭受害者利益協會8日致信法國總理若斯潘,要求政府成立一個專門委員會對參戰士兵患“海灣戰爭綜合征”的情況展開調查。該協會同時公布的一份調查報告表明,目前共有155名參加過海灣戰爭的老兵不同程度地患上了“海灣戰爭綜合征”,其中55人症狀明顯。他們大多患了嚴重的神經衰弱甚至癌症,還有一些士兵生下嚴重生理畸形的後代。

2000年9月3日,歐洲核醫學協會在巴黎召開會議,前美國陸軍上校阿薩夫·杜拉科維克宣稱,“海灣戰爭綜合征”的真正禍源是美軍所發射的大量貧鈾彈,“數萬名”美英海灣戰爭軍人正因貧鈾彈輻射而麵臨死亡的威脅!

杜拉科維克現在是華盛頓喬治敦大學的一名核醫學教授,曾主管美國陸軍退伍軍人事務部駐達拉瓦醫院的核醫療工作。他領導的一個由美加科學家組成的聯合小組發現,在海灣戰爭結束9年後的今天,海灣戰爭參戰軍人體內仍存在足以危及生命安全的超標準貧鈾。他們對其中17人所進行的檢測表明,這些人70%的尿液及骨頭中均發現有貧鈾。他的結論是,參戰的軍人吸入了微小的鈾顆粒物。

海灣戰爭期間,美陸軍第3裝甲師士兵傑裏·維特駕駛M-2“布雷德利”步兵戰鬥車,在混戰中先後兩次被友軍擊中,因受傷獲美軍“紫心”勳章。戰爭結束後他回到老家新墨西哥州,不久發現關節、腹部、頭部等處經常不明不白地隱隱作痛,貧鈾彈不僅讓他身患怪病,也連累了他一家人。自從他回家後,他家就發生了一連串的不幸:他的長子喬因呼吸困難住進了醫院,而在此之前喬一直都是好端端的;戰後出生的小兒子德裏克雙手長出了奇怪的水皰,連醫生也搞不明白是怎麼回事;他妻子流了產;去年,維特肩上又長了個腫瘤。

越戰期間美軍在越南撒下了大量有毒的橙劑,並在越戰結束多年後一直掩蓋真相。有人認為,美軍在“海灣戰爭綜合征”問題上與越戰同出一轍。迫於公眾壓力,五角大樓多次出麵解釋“海灣戰爭綜合征”的原因可能是緊張、油井大火和伊拉克的生化武器。一個由諾貝爾獎得主、生物學家喬舒亞·萊德伯格率領,由斯坦福、哈佛、霍普金斯大學科學家組成的特別小組開始調查“海灣戰爭綜合征”。

道格·洛克是美國陸軍醫療防治司令部中尉,海灣戰爭中率領陸軍醫療組負責清理被貧鈾彈擊毀的受汙染車輛。洛克認為:“顯然軍方知道真相,但他們沒有告訴任何人。1991年3月開始清理被汙染的裝備和傷亡人員時,我們曾收到兩份秘密備忘錄,其中一份被稱為《洛斯阿拉莫斯備忘錄》。”該備忘錄由M.茲耶姆中校撰寫,其中提到:“貧鈾彈對環境的影響一直備受關注,沒人證明貧鈾彈在戰場上的有效性。由於貧鈾彈政治上不被接受而禁止使用……望在撰寫報告時謹記保密。”

第二份備忘錄是國防核研究局下發的,該備忘錄稱:“使用過的貧鈾彈所產生的阿爾法粒子(即氧化鈾塵埃)對健康的影響應予以關注,彈片及貧鈾彈產生的貝塔粒子會嚴重威脅健康……”洛克認為,這兩份備忘錄足以證明美軍高層事先知道貧鈾彈對人類和環境的惡劣影響。

目前,不少海灣戰爭美軍人員仍在奔走呼號,希望能向五角大樓討個說法。12名曾在前南地區服役的英軍士兵以身患“巴爾幹綜合征”為由,正準備起訴英國國防部。他們所患綜合症與北約在科索沃使用貧鈾彈有關。研究表明,貧鈾彈爆炸後產生的放射性、有毒微粒和塵埃會汙染水源和土壤;重金屬汙染會導致一係列健康問題,例如癌症、神經和免疫係統受損以及生殖係統退化。

Δ貧鈾兒童

在國際製裁伊拉克10周年前夕,我流著鼻血拖著病軀冒著開除公職的危險,持因私護照重返伊拉克,就是希望用相機和筆讓世界了解戰後伊拉克人民的生活狀況。10年國際禁運使伊拉克人民飽受摧殘,伊拉克已經有130萬人死於製裁導致的食品和醫藥短缺。目前伊拉克的發病率、嬰兒死亡率和營養不良比例已經和南撒哈拉沙漠地區不相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