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灣戰爭10年來,來自世界各地的商人、記者、遊客來去匆匆,布什總統始終仰麵朝天齜牙咧嘴,任四山五嶽的賓客蹂躪,這使所有站在一邊看熱鬧的伊拉克人十分滿足。每天清晨,都有一個清潔工準時來給布什洗臉,目的是讓客人更容易看清這張老臉,選擇最解氣的部位下腳。
Δ世上最廉價的賣淫場所
距痛苦不堪的布什總統不遠,就是巴格達的最高點——薩達姆塔。海灣戰爭前這裏是馬蒙電報電話通訊塔,1991年1月17日,海灣戰爭爆發第一天就被多國部隊摧毀。馬蒙是拉希德國王的兒子,由於開拓疆土備受伊拉克人尊敬。伊拉克素有建造空中樓閣的傳統,傳說《聖經》中的通天塔、巴比倫空中花園都是古代伊拉克人的傑作。《聖經》中的諾亞子孫向東遊蕩到示拿地建造城市命名“巴比倫”,在阿卡德語中“巴比倫”是“神之門”,與此對立的希伯萊語中“巴比倫”是“變亂”的意思。當時諾亞子孫在巴比倫計劃修建通天塔,希望高聳入雲直達天庭,顯示人類的力量,這就是巴比倫塔。上帝又驚又恐:天下民眾都是一個民族,講一種語言,一旦建成宏偉的城市和高塔,還有誰怕上帝?於是上帝設法搞亂人類語言,使其因語言不同而矛盾重重,最終離散各地。
猶太人一直把巴比倫塔看成人類虛榮心的象征,因為尼布甲尼撒二世消滅猶太國,毀滅耶路撒冷和猶太聖殿,強行把上萬猶太富人、手工業者和平民遷往巴比倫。以色列一直把象征巴比倫強盛的通天塔看成狂妄和壓迫的象征,瘋狂詛咒伊拉克人,希望上帝降災懲罰巴比倫,毀滅通天塔。
而伊拉克人一直把通天塔看作是自己民族的驕傲。海灣戰爭結束後,封鎖中的伊拉克入地無門,懷著對帝國主義的刻骨仇恨轉向空中發展。阿拉伯複興社會黨組織人民自力更生,自行設計自行施工,終於在馬蒙電訊塔的廢墟上建成巴格達最高的建築物——薩達姆塔。穆罕默德和哈迪德都為203米高的薩達姆塔自豪無比,說這是全亞洲最高的建築,聽得我將信將疑。因為我在上海的東方明珠電視塔也聽過類似的自豪,而東方明珠塔的實際高度是468米。
薩達姆塔下是一堆經過醜化處理的外國領導人,“他們都是薩達姆總統的手下敗將”:布什、撒切爾、沙特國王法赫德、科威特國王薩巴赫和其他參加軍事打擊的強國領袖。一直到現在,伊拉克人民都堅信伊拉克打敗了以美國為首的32個強國,粉碎了帝國主義侵占伊拉克的狼子野心,保住了阿拉伯民族複興社會主義的鐵打江山。
通過電梯可以直達薩達姆塔塔頂,再向上爬是餐廳和小賣部,隻可惜一個客人也沒有。這裏由於地處頂層又沒有空調,所以奇熱無比。塔頂的服務員麵色凝重,腰裏鼓鼓囊囊揣著武器,好像刺秦王的荊軻。從薩達姆塔頂遠望,一種遼闊孤寂的感覺油然而生,遠處是蜿蜒曲折的底格裏斯河,還有一望無際的椰棗林。俯首下望,突兀而起的塔身隨風搖曳無處可依,使我產生正迅速墜向地麵的錯覺。由此腎上腺素突突分泌,從腰部往下感到從來沒有的沉重。恐懼中頭昏眼花,似乎有七八枚“戰斧”巡航導彈正悄然向我逼近……
由於薩達姆塔位於巴格達市中心,緊鄰薩達姆總統府,所以陪同嚴格限定隻能朝他手指劃定的方向拍攝,以免引發“不良後果”。即使順著陪同劃定的狹窄視角看去,巴格達的巨大、美麗依然讓我震驚。作為阿拉伯世界最古老的城市,4000多年前這裏就是一個重鎮。1200年前,阿拔斯王朝第二任哈裏發(Khalifah)艾卜·哲爾法爾·曼蘇爾在這裏建造三重城牆環繞的圓形都市——“巴格達德”(Baghdad),“巴格”意為花園,“達德”意為真主。“真主花園”作為阿拉伯第一座圓形城市,橫跨底格裏斯河兩岸,距幼發拉底河僅30餘公裏。城中心聳立的哈裏發接見大廳金碧輝煌,拱頂高達130英尺。由城中心的木蘭巴廣場輻射出東北呼羅珊門、西北敘利亞門、西南庫法門、東南巴士拉門,橫平豎直的街道呈放射狀通向四麵八方。以後又在底格裏斯河東岸修建魯薩法衛城,形成今天的大巴格達。
恍惚中,天空傳來《一千零一夜》中才有的悠揚音樂,阿拔斯第七任哈裏發正讓人把新娘放在鑲有珠寶的地毯上,“歌女們奏著鼓樂圍著新娘歡唱、狂舞、撒喜錢……連那些女奴的身價,都以和她們體重等重的黃金計算……”可現在這一切隻能在薩達姆塔頂的美夢中重溫。
當我這隻疲憊的野鴨子結束一天的采訪、精疲力竭地回到住處時,再次發現古老文明和現實生活間的巨大差距。曼蘇爾飯店大堂裏一大幫異香撲鼻的妖豔女郎正簇擁在威嚴的曼蘇爾塑像前,淫聲浪語、熱力逼人,“10美元就讓你幹一次!”能把保守的阿拉伯婦女逼上開放搞活的市場經濟,全仗海灣戰爭的“累累神力”。難怪《紐約時報》白宮主筆麥克·凱利在《殉難日》一書中把巴格達稱作“世界上最廉價的賣淫場所”。假若當年修建巴格達城的曼蘇爾大王黃泉有知,非得一口氣憋得再死一次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