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鳥瞰巴格達(2 / 3)

戴眼鏡的哈迪德輪廓分明目光犀利,東京大學日語專業畢業,精通東方文化,認識個把漢字,說英語時喜歡夾帶日語。他有過迷人的日本女朋友,但迫於“傳統和宗教原因”,最後娶了伊拉克人,到目前尚無子女。哈迪德的生活水平明顯高於另外兩位,優雅細長的手指得意地玩弄著奔馳鑰匙。他對中國存有偏見,總抱怨中國隻會投棄權票,還說中國缺少新聞自由。我不得不糾正他的說法:中國不是“隻會投棄權票”,而是“五大常任理事國中唯一對所有武力解決方案持棄權立場的國家”。說到自由,中國改革開放20年,中國公民出國旅遊的人數比伊拉克全國人口還要多。我這次來伊拉克就純粹是個人自由行為,我自由發表的各種看法還將自由出現在各種自由的媒介上。我客氣地告訴哈迪德先生:可能是伊拉克被封鎖久了,所以哈迪德先生對外界盡知的事情缺乏了解。說到這兒我想起10年前路過約旦,新華社安曼分社記者楊立勤向我抱怨全安曼分社三對夫妻忙活一年,才有3條新華社消息在約旦報紙刊登。10年過去,看來這種令人沮喪的現狀似乎改進不大。多年在中東地區工作的經驗告訴我,阿拉伯民族始終渴望了解中國,隻是我們自己的工作方式陳舊,事倍功半,白白浪費了許多宣傳經費。以後我逐漸發現哈迪德為人處世果斷,顯得重權在握,做事也比較通情達理。許多穆罕默德不許拍攝的東西,隻要向哈迪德解釋拍攝理由,大多可以順利達到目的。

司機塔米姆開一輛白色雪佛蘭,是北部庫爾德人,原來在共和國衛隊當兵,後來複員到外交部禮賓車隊當司機。塔米姆沒上過什麼學,英語表達很吃力,說話時東張西望目無定睛。他在部隊時給首長開車,複員後繼續給特權人士開車,所以滿腦子都是破壞法規的特權思想,這輩子沒學過什麼好東西。他開車霸道,總是抖抖擻擻表現自己的優越感,從不遵守交通規則。對擋他路的車總是故意猛別兩下,再在人家前麵急刹車,顯示自己汽車上的“國賓34號”字樣,還指著人家鼻子大罵一通。令我惱火的是他幾乎天天遲到,而且把理由全歸罪到美國身上,說因為美國封鎖了汽車配件才使他的老爺車經常拋錨。塔米姆顯然不喜歡背景優越的哈迪德,他幾次向我暗示哈迪德有其他背景,說哈迪德是“有肩章的軍官”。還指給我看哈迪德停在椰棗樹下的本田車,說哈迪德每天都在小本上詳細記錄我的所有言行。

Δ把布什踩在腳下

我一直把伊拉克人當朋友對待,在當今世界上能夠被稱作朋友的人還真不多。首先伊拉克人粗獷、豪爽、俠肝義膽的民族性格就與我不謀而合,伊拉克女人的溫柔賢淑更令我心儀已久。由於都是文明古國,所以相通之處很多。自1958年建交以來,兩國反帝、反修相互支持,伊拉克蜜棗就是那時候傳進來的。此外兩國盡管不在同一地理區域,但曆史發展過程驚人地相似,因而兩個民族的價值判斷趨向接近。作為一個驕傲的古老民族,伊拉克特別喜歡沉浸在值得誇耀的回憶裏,習慣把自己當作世界中心。巴格達作為千年古都,以戰爭、勝利日命名的建築物到處可見。比如卡迪西亞廣場名稱來自戰勝波斯人的卡迪西亞大戰,“7·14”大橋源於1958年7月14日推翻國王建立共和國……而更多的建築物則直接以薩達姆命名,如薩達姆醫院、薩達姆機場、薩達姆橋、薩達姆村、薩達姆城……

巴格達還有一些以曆史人物命名的街道和建築,如海灣戰爭前扣押西方人質的曼蘇爾飯店、海灣戰爭專供外國記者停留的拉希德飯店,都以伊拉克曆史上的著名國王命名。10年前海灣戰爭爆發時,拉希德是專門接待西方記者的指定飯店,各國的亡命記者都集中於此,向世界各地報道海灣戰爭。如今我故地重遊第五次重返巴格達,興奮中努力辨認當年熟悉的遺跡:廁所、餐廳、拉希德門口噴水的跳舞小人、沒收我相機的崗樓……可惜除了玻璃上預防轟炸的“米”字防空條,其他早已物是人非看不出任何的痕跡。以往生機勃勃的老一代革命家悄然逝去,一批陌生的新青年又開始津津有味地重複革命先烈的未竟之業。

一直到現在,伊拉克仍然認為1961年獨立的科威特是伊拉克的一部分,伊拉克侵占科威特是統一祖國,讓流落的海外赤子回歸祖國懷抱。新聞官哈迪德幹脆把科威特等同台灣問題,說既然伊拉克支持中國統一台灣,那麼中國也應該支持伊拉克收複科威特。他和穆罕默德都堅持是美帝先把戰火燒到海灣地區,伊拉克保家衛國主動出擊,這才爆發了海灣戰爭。

為了表示對海灣戰爭的仇恨,拉希德飯店把“戰爭罪魁”——喬治·布什的頭像鑲嵌在大堂入口的水磨石地板上,下有一行英文字:“布什有罪。”這幅畫像做得很大,正好撐足一扇門,任何進出這家飯店的客人都不得不踩著喬治·布什的大臉才能通過,以此發泄對布什總統“發動侵略戰爭”的切骨之恨。1993年1月17日,海灣戰爭爆發2周年紀念日,美國空軍再次襲擊“巴格達以南16英裏的伊拉克核工廠”。結果一枚“戰斧”巡航導彈偏離目標,“誤炸”拉希德飯店,當場炸死一名婦女,炸傷十餘人,其中一位強壯無比的德國記者被炸個滿臉花。炸彈殘片上的“加利福尼亞製造”再次激怒走投無路的巴格達人,無數老百姓湧向拉希德飯店狠踏布什總統的老臉。

幾年來我每次進出拉希德飯店都盡量避免踩著布什總統,這倒不是我嫌貧愛富喜歡喬治·布什,而是小時候見到過太多的“把某某打翻在地,再踏上億萬隻腳,讓他永世不得翻身”的口號,總覺得這一切都滑稽得不堪回首。想不到時光發展到2000年,這種永世不得翻身的做法在有7000年文明史的伊拉克仍然很時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