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主席逝世後,越南人民希望長期完好地保存這位偉大領袖的遺體。以供後人瞻仰。在蘇聯的幫助下。
1973年9月動工、1975年8月正式建成了胡誌明陵墓。
這是繼蘇聯列寧、保加利亞季米特洛夫陵墓後,世界上第三座在水晶棺內保存遺體的陵墓。這座莊嚴、雄偉而又簡樸的胡誌明陵墓,位於河內巴亭廣場的西麵。1945河內巴亭廣場的胡誌明陵墓年越南“八月革命。勝利後。胡誌明就是在這裏宣讀了《獨立宜言》,向全世界莊嚴宣告越南人民從此獨立了!
至今在越南各地的宜傳標語中仍然有這樣一條:“偉大的胡誌明主席永遠生活在我們的事業中”。如今,巴尊廣場已成為越南大型集會和重要活動的場所,廣場草M碧綠。國旗職揚。胡誌明一生清廉,終身未婚,為民龍解放事業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越南人民對自己的偉決領袖十分敬仰,每逢陵墓開放。成千上萬的人排隊緩行,虔誠地瞻仰偉人遺容!
胡誌明主席同中國人民有著深厚的友誼。20世紀初期中國一些有作為的青年人來到巴黎,半工半讀,尋求真理。在阮愛國的介紹下,趙世炎、陳延年、陳喬年、王若飛、蕭三等加人了法國共產黨。他還與周恩來建立了深厚的友誼。1956年在周恩來訪問越南的宴會上,胡誌明說:“對我來說,周恩來是我的兄弟,我們曾經在一起同甘苦、共命運,一起做革命工作,他是我30多年來的親密戰友。”周恩來說:“34年前,我在巴黎認識了胡主席,他是當時我的引路人,他已經是一個成熟的馬克思主義者;而我在那時候剛剛加人共產黨,他是我的老大哥。”胡誌明深受中國文化的影響,有極好的中文功底。
1942年胡誌明在中國從事革命活動時被中國國民黨逮捕,從1942年8月29日一1943年9月10日的一年多時間裏,被輾轉關押遍及廣西的10多所大小監獄。在這期間,胡誌明寫下了133首漢文詩,收集在《獄中日記》中。這些詩真實地記錄了他的這一段生活經曆,表現了他對革命事業的無限忠誠和大無畏的英雄氣概。這些詩大多是七律詩,有著濃厚的抒情se彩,格調清新淡雅、樸實無華。郭沫若和蕭三都曾以“詩如其人”恰如其分地概括了胡誌明詩的風格。除了《獄中日記》,胡誌明還出版了暇胡誌明詩》(86首)和《胡誌明漢文詩》(36首)兩本詩集。
在中國人民的艱難歲月中,胡誌明一直以實際行動支持中國革命,同中國人民患難與共。新中國成立後,胡誌明經常到中國來訪問、休假、治病;同毛主席一起在北戴河遊泳,到周恩來家中做客,同朱德在林中散步,同董必武在黃山賦詩唱和,與中國老百姓在公園裏親切交談。他那善良慈祥的微笑,微微飄起的銀須,真切動人的話語,給中國人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胡誌明主席在中國也是家喻戶曉,中國人民早就把他當作自己最親密的朋友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