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永遠的莫邊府
19世紀中期,法國為了在印度支那建立殖民據點,切斷英國進一步向遠東擴張的道路,同時以印度支那為跳板,人侵中國南部,就借口本國傳教士被越南人殺害,於1858年挑起侵越戰爭。1858年法國遠征軍和西班牙聯軍炮轟土倫港,揭開法越戰爭的序幕,到1862年夏天法國侵略軍已經攻占了越南南方嘉定、定祥、邊和、永隆四個省和西貢等城市。在正規軍無力抗擊殖民軍人侵時,越南展開了廣泛的遊擊戰,他們襲擊遠征軍的行軍縱隊和據點,擊沉嵋公河上活動的法國戰艦。由於不斷遭到打擊。法國侵略者采取。“以越南人打越南人”的策略,用當地人組成的偽軍參加作戰和防守。在法軍不斷擴大侵略的時候,越南北方發生了農民武裝起義,越南統治者決定妥協,割地賠款,法國基本上控製了越南南方。
為了打開中國的西南門戶,法國殖民者決定向越南北方擴張。1873年,法國侵略軍借口本國商人在越北被捕派軍攻打河內。河內城堡被攻占後,法軍又在紅河三角洲一帶攻城略地。控製了越南北方大部分城鎮。被占區的越南軍民展開大規模的遊擊戰爭,繳獲法國船隻,燒毀法國建立的基督教城鎮,法軍統帥加尼爾也被打死;同時,在越南北部邊境地區活動的中國農民起義軍黑旗軍,配合越南軍民抗擊法國人浸。同年,黑旗軍在河內附近擊斃法國侵略軍頭目安鄴,大獲全勝。腐敗的越南封建統治者卻急於求和,使得法國在越南北部地區獲得了殖民據點。
為自由而戰的越南女兵法國在越南的步步得逞。使其侵略擴張野心不斷膨脹。1882年法軍完全攻占河內,隨後又占領紅河三角洲上的一些重要戰略據點和鴻基煤礦地區。1883年黑旗軍在越南軍民的支持下,取得了河內紙橋大捷,斬殺法軍統帥李威利。法國以此為借口,挑起更大規模的戰爭,但法國軍隊屢遭黑旗軍和越南軍民的痛擊,損失慘重。順化的阮氏統治者卻向侵略者投降,與法軍簽訂了《順化條約》,法國取得了對整個越南的保護權。法國控製越南後,瘋狂剝削和壓榨占領區人民,掠奪當地資源財富,大量招募偽軍,開辦學校,培養翻譯和代理人,幫助法國控製占領區和鎮壓人民的反抗鬥爭。
“沒有什麼比獨立、自由更可貴的了”(胡誌明語),哪裏有侵略,哪裏就有反抗。麵對法國的人浸,越南人同仇敵忱,不畏強bao,在全國範圍內掀起了轟轟烈烈的抗法遊擊戰爭。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法國很快淪陷,法屬印度支那成為日本武力南進的第一個目標。
1940年,日本要求法國維希政府允許日軍在越南北部建立軍事基地,擁有駐紮軍隊、過境和使用所有機場的權利。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軍又開進越南南部,印度支那成為日、法共同控製的殖民地。1940年,印度支那共產黨領導越南人民發動北山起義,建立共產黨領導下的第一支人民武裝力量;1941年,又建立了以胡誌明為首的“越南獨立同盟”,掀起了抗日反法鬥爭。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後,越南人民武裝力量發動了“八月革命”。1945年9月2日,胡誌明主席在河內巴亭廣場發布《獨立宣言》,宣布越南民主共和國誕生。
1945年9月,法國殖民者在美英的支持下卷土重來,企圖恢複在越南的殖民統治,剛剛獨立的越南人民又開始了曆時九年的“抗法戰爭”。為了支持越南南方軍民的抗戰,胡誌明主席在“越南之聲”廣播電台向全國軍民發出了響亮的戰鬥號召:“不自由,毋寧死!”在保衛西貢市的戰鬥中。就出現了“為保衛胡誌明市而戰鬥”的口號,它很快成為每個人的決心和行動,從此西貢市就有了一個新的名字:胡誌明市。1946年,法軍對越南發動了全麵武裝進攻,到50年代初期,包括奠邊府在內的“印度支那”土地上又布滿了法國殖民者的軍隊,然而法國人的勝利不久就化為泡影。從1950年4月開始,越南人民軍在靠近中越邊界地區發動了一係列戰役,打通了中越交灑線。兵力不足的法軍隻好收縮防守,以建立集團據點群的辦法維持對越南北部的控製,彈丸之地的奠邊府成為法軍最大的據點,也成了法國殖民者走向滅亡的最後墳墓。
奠邊府地處越南西北部越老邊境(現在為萊州省會),南北長約18公裏,東西寬6公裏,戰略位置十分重要,法軍據點群就設在這塊小平原上,分八個據點群,三個防禦區,共四十九個據點,每天使用約200架次飛機向奠邊府空運300噸軍用物資。法、美一些高級將領都曾視察過奠邊府,稱之為“一個不可侵犯的堡壘”、“東南亞的凡爾登”。法軍憑借自己在奠邊府精銳部隊多、火力強、工事堅固、布防嚴密而有恃無恐,法軍總指揮納瓦爾揚言要“不惜任何代價守住這個據點”,要在奠邊府“碾碎越盟”(越南人民軍部隊)。
在中國軍事顧問團的精心策劃下,從1953年12月起,越南人民軍集中4個主力步兵師,長途奔襲,將法軍精銳部隊1萬多人包圍在狹小的奠邊府。隨後,就連中國剛剛援建的工兵炮兵師也趕到前線參加戰鬥。1954年3月至5月,在經過55天異常激烈的戰鬥後,奠邊府法軍司令卡斯特裏率殘部投降。此役共殲滅法軍1萬6千多人,擊毀各種型號的飛機62架,使法國在印度支那的精銳軍隊幾乎損失殆盡,從根本上動搖了法國在越南的統治。奠邊府的慘敗震動了法國朝野上下,法國政府下半旗為其在奠邊府陣亡的將士誌哀。奠邊府戰役的勝利使出席日內瓦會議的越南政府代表團處於有利的地位,迫使法國在日內瓦簽訂了關於在印度支那恢複和平的協議,越南北方獲得了完全解放,抗法戰爭取得了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