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末年,王權衰微,朝綱混亂,群雄割據稱王,但交州(東漢末年,漢獻帝改交趾為交州)地區卻出現了長期社會安定、經濟文化繁榮的景象。之所以能出現這種局麵,同士燮在交州地區40餘年的治理密不可分。
士燮字威彥,年少時遊學東漢京師洛陽,精通《春秋》、《尚書》,名揚京城。他的父親去世後,先推舉為孝廉,後晉升為茂才、候補尚書郎及巫陽縣令,187年任交趾太守。原來的交趾刺史朱符因貪暴腐敗被當地人民所殺,整個交州地區陷人了混亂。士燮乘機奪取交州政權,和他的兄長一起治理,雄霸一方,當地民族紛紛臣服。漢獻帝下詔晉升士燮為安遠將軍,封為龍度亭侯服。漢獻帝下詔晉升士燮為安遠將軍,封為龍度亭侯。
士燮學問淵博,又禮賢下士,勤於從政,即使在中原大亂的時候,依然能保全一方達20多年;他降低賦稅,專門派人教會農民先進的耕種方法,因此人民安居樂業,社會經濟得到較快發展。士燮的曆史功績不僅表現在政治上,他還大力提倡詩、書、禮、樂,使交趾地區的文化得到普及和提高。越南曆史學家也認為:“我國人民通曉詩書,熟悉禮樂,成為文明國度,是從士燮開始的,他的功德不僅表現在當時,而且造福子孫後代。”兩漢時期在一些著名官吏的精心治理下,極大地推動了交趾地區的社會發展進程,也給人民帶來生活安定的實際好處,因此漢文化的傳播沒有受到任何抵製,而且錫光、任延、士燮等人還受到當地人民的愛戴,尊稱他們為“南邦學祖”。
三、李貴的建國嚐試
三國時期,包括交州在內的南方地區由孫吳政權管轄。公元220年,孫權任命呂岱為廣州刺史,戴良為交州刺史,士燮為交州郡太守。士燮死後,他的兒子士徽等6兄弟不服孫吳政權調遣,自稱為交州太守。廣州刺史呂岱立即率兵討伐,打敗士氏兄弟,斬殺士徽兄弟六人,從此士氏家族在交趾、九真的勢力就被完全鏟除了,呂岱被任命為交州刺史、鎮南將軍。呂岱在交州任職曆時12年,成績顯著,一身清廉,受到當地人民愛戴,孫權也當著群臣的麵嘉獎呂岱。
中國南北朝時期,中原和南中國處於亂世,許多漢族農民和手工業者為躲避戰亂遷居到交趾,從而進一步將漢文化、經濟技術傳播給當地人民,推動了當地封建經濟和文化的發展。與此同時,交趾地區的封建勢力乘機崛起,與中央王朝分庭抗禮,意欲擺脫中央控製,建立獨立政權。比較突出的事件是李貴的反叛。
公元502年,蕭衍起兵滅南齊,建立南朝梁,此時交州社會動蕩不安,受委派的刺史常常因為中原政權變更頻繁而圖謀擁兵自立,導致官吏之間相互爭權殘殺。
梁武帝蕭衍派遣武林侯蕭溶為交州刺史,但蕭洛治理無方,貪婪無度,很快失去了民心,引起交州人的反抗。
李賁,又名李秘,先祖本是中原人,西漢為躲避混亂南遷到交州。後來李氏家族發展成為交州一帶的豪門士族。李貴本人天資聰慧,多次想進人仕途而遭受挫折,蕭諳又竭力排斥地方勢力的發展和影響。於是李責便聯絡交州豪強地主反叛,稱霸交州,割據一方。544年,李資占據龍編城(河內近郊),控製交州地區,自稱“南越帝”。建元“天德”,設置百官,儼然成為一國之主,越南人稱之為“萬春國”。545年,梁武帝命陳霸先率軍討伐李責,李責兵敗被部下所殺,割據政權就此結束。
在半個多世紀的時間裏,中原動蕩,南朝政權治亂jiao替,交州封建豪強不滿中國的統治,紛紛叛亂,企圖建立割據政權,開始了獨立建國的嚐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