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注
本卷所據史實及部分觀點,請參看《左傳》、《國語》、《史記》、範文瀾《中國通史》、翦伯讚《先秦史》、童書業《春秋史》。
第一章
[1]本節與下節事見《左傳·隱公元年》。
[2]語見《左傳·隱公十一年》。
[3]鄭立國,是在公元前806年(周宣王二十二年)。莊公即位,是在公元前743年(周平王二十八年);克段,是在公元前722年(周平王四十九年,魯隱公元年);去世,是在公元前701年(周桓王十九年)。
[4]本節事見《左傳·隱公四年》、《史記·衛康叔世家》。
[5]本節事見《左傳》之隱公元年至桓公二年,《史記》之《魯周公世家》、《宋微子世家》。
[6]以上複雜關係,係根據《左傳》及楊伯峻的注所推定。
[7]本節事見《左傳》之隱公三年、六年、八年、十一年,桓公五年。
[8]魯隱公九年,鄭莊公伐宋,便借用了王命;隱公元年,鄭莊公伐衛,便動用了王師。
[9]本段請參看翦伯讚《先秦史》、楊伯峻《春秋左傳注》。翦伯讚《先秦史》稱,《左傳》一書中與戰爭有關之名詞的出現次數,共計侵60次,伐212次,圍40次,入27次。
[10]鄭國兼並戴國,是在魯隱公十年(前713)。齊國兼並譚國,是在魯莊公十年(前684)。從此,《春秋》開始使用“滅”的概念。
[11]請參看《左傳》之隱公九年和十年。
第二章
[1]事見《史記·齊太公世家》。
[2]文薑嫁到魯國,是在魯桓公三年(前709)。當時做父親的齊僖公曾一路相送而至於讙(讀如歡,魯國地名,約在今山東省寧陽縣),似乎對文薑不太放心。實際上此前他曾想把這個女兒嫁到鄭國,卻被婉拒。魯桓公攜文薑訪齊,則是在公元前694年。此間襄公與文薑兄妹,應有十五年不曾見麵。這次重逢,自然如幹柴烈火,不可自製。
[3]事見《左傳·桓公十八年》。
[4]魯桓公死後,魯文薑與齊襄公的偷情,《春秋》的記載有:魯莊公元年三月,夫人孫(遜,私奔)於齊;二年十二月,會齊侯於禚(讀如酌);四年二月,享齊侯於祝丘;五年夏,如齊師;七年春,會齊侯於防;七年冬,會齊侯於榖。齊襄公被殺後,文薑曾於魯莊公十五年如齊。此行是否意在與齊桓公偷情,不詳。但此年係齊桓公始霸之年。此後,文薑又於莊公十九年和二十年,兩年之間兩次到了莒國。去幹什麼,不清楚。一年後,即魯莊公二十一年,文薑去世。
[5]魯桓公是魯惠公的嫡子,魯隱公的弟弟。公元前712年,魯國大夫羽父謀殺了隱公,立桓公為君。桓公在位十八年,無大政績亦無大過錯。他的窩囊,當是魯國的窩囊。
[6]以上管仲的治國方略請參看《國語·齊語》。
[7]請參看《國語·齊語》。
[8]請參看吳曉波《浩蕩兩千年》。
[9]齊桓公設女閭一事,見《戰國策·東周策》,亦請參看劉達臨《中國古代性文化》。
[10]請參看《國語·齊語》。
[11]見《國語·齊語》。
[12]請參看張蔭麟《中國史綱》。
[13]見《論語·憲問》。
[14]見《左傳·哀公七年》。
[15]《淮南子·原道訓》稱:“九疑之南,陸事寡而水事眾,於是民人被發文身,以象麟蟲。”
[16]請參看《史記·楚世家》。
[17]事在魯桓公二年,《左傳》稱“始懼楚也”。
[18]事見《左傳·僖公四年》。
[19]事見《左傳·僖公九年》。
[20]事見《左傳·昭公四年》。
[21]請參看《史記·齊太公世家》。
[22]本節所述,均見《左傳》之僖公二十三年至二十八年。
[23]一戰而霸,語見《左傳·僖公二十七年》。
[24]古人以一車四馬為一乘,二十乘即二十輛車,八十匹馬。
[25]事見《左傳·僖公二十三年》,《國語·晉語四》,《史記·楚世家》。
[26]此事見於《左傳·僖公二十八年》和出土文物子犯鍾。該文物部分由台北故宮博物院收藏,部分由台北收藏家陳鴻榮先生收藏。
[27]《春秋·僖公二十八年》記踐土之盟事,無秦;《左傳·定公四年》言踐土之盟盟書,也無秦。城濮之戰,是在魯僖公二十八年四月二日;踐土之盟,則在同年五月十六日。
[28]以下所述事見《左傳》之僖公三十二年至文公六年。
[29]見《史記·秦本紀》。
[30]請參看《史記·秦本紀》、《左傳·文公六年》。
第三章
[1]事見《左傳·文公元年》。
[2]楚穆王滅江,在魯文公四年(前623);滅六,滅蓼,在魯文公五年(前622);伐鄭,侵陳,在魯文公九年(前618);伐麇,在魯文公十一年(前616);圍巢,在魯文公十二年(前615)。
[3]請參看《史記·楚世家》。
[4]事見《左傳·宣公三年》。
[5]以上事見《左傳》之宣公十四年、十五年。
[6]語見《左傳·宣公十一年》。
[7]請參看張蔭麟《中國史綱》。
[8]請參看《左傳·文公十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