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五一章 兵出三晉(1 / 2)

任鄙把軍隊安排到洛陽城中之後,立即下令所有的士兵趕緊休息準備夜戰。當天夜裏,天剛剛黑下來,三萬大軍即由洛陽出發,以破布裹纏馬蹄,大軍銜枚而行,毫無聲息的向著野王城摸了過去。

大軍悄悄渡過沇水,在沇水北麵的一片樹林裏休息了一個時辰之後,大軍狂奔而出,潮水般的向著野王城湧了過去。野王城兵力隻有一萬,促不及防之下,不到兩個時辰就被秦軍衝開了城門,殺了進去。野王城城守見野王城保不住,隻好帶領全城軍民向秦軍投降。三萬大軍很快就控製了全城。

任鄙控製了野王城之後立即下令安民,但是卻不讓百姓出城,下令城中任何人不得提及野王城已經降秦這件事。所以野王降秦兩日,韓桓惠王竟然一無所知。兩日後,王齕帶大軍趕到新城郡。大軍在新城郡停留一天之後並不繼續向東進,而是轉而向北猛力攻打了韓國的偃師孟津等各城市。

秦軍大軍壓境,韓國的這些小城哪裏能夠抵擋,隻用了三天時間,就掃平了韓國在沇水和洛水之間的各個城市。而此時韓桓惠王才知道秦人已經開始拿韓國開刀了。

麵對秦人如此凶猛的攻擊韓人害怕了,韓桓惠王把底下眾臣都召了來詢問退敵之法。一時間韓廷之中立刻分為主和與主戰兩派。主戰派認為秦軍大軍壓境意在吞並韓國,韓國若是不抵抗勢必被秦國所吞並。亡國之禍就在眼前,必須盡起全國之兵以抗。而主和派則不這麼認為。主和派認為近日以來韓國與秦國之間交戰多次,都是勝少敗多,並丟失了大片的土地,現在任鄙攜十五萬大軍而來,韓國難以抵擋,明知是以卵擊石還要抵抗實屬不智。不如割地求和,可使士兵與百姓免於戰火。

韓桓惠王拿不定主意,問大將軍韓宇,韓宇說道:“秦攻野王,意在上黨,現在野王被破,上黨必不能保。上黨郡既然必失,若再因之折損兵將實為不智,但是上黨終是我韓國領土,若是這樣就輕易讓秦國拿走,以秦國的貪婪成性,是絕不會就此罷手的。所以我們不能讓他們這麼輕易的就得到上黨郡。依臣之見,我們可把上黨獻於趙國。就說,韓國羸弱,不足以保住上黨,然上黨終是三晉之地,韓若失之則愧對先人,願把上黨獻於趙國以求得保。趙國能白得上黨大片土地,定會出兵以保上黨。秦趙相損之下,我韓都可保無恙。”

“大將軍此計甚妙。趙國鼓吹合三家合晉其實也是想吞並我們韓國。現在合晉之事如箭在弦不得不發,但是若能讓趙國和秦國拚上一拚,說不定我們的實力能蓋過趙國去也未可知。若真能這樣的話,說不定我們倒可以保得韓國不被秦趙所吞並。”韓國的相邦也讚同韓宇的主意。

“好,速派使者赴趙,請趙國派兵救上黨。”韓桓惠王說道。

趙國使者星夜出發,在第三天的早晨就趕到了邯鄲城。使者把韓王的意思告訴趙王並對趙王說:“韓趙同歸於晉,上黨郡即是韓國的也是趙國的,如今韓國保不住上黨,隻有求助於大王。大王若是能保上黨平安,就把上黨並入趙國吧,三家歸晉就在眼前,上黨若被趙所得,仍是我晉國的土地,若是讓秦國得去,韓趙必被三晉先袓所怨,請大王三思。”

趙惠文王拿不定主意,讓韓國使者先去休息然後向上卿藺相如問道:“依卿之見,我們是不是要出兵救上黨呢?”

藺相如站出來向趙惠文王躬身為禮然後說道:“趙國若取上黨就必須與秦國開戰。秦國兵強馬壯,趙國恐獨力難支。大王不值得為上黨一郡之地而拿整個趙國範險。且韓國欲讓我趙國出兵,其實是用別有用心。”

“韓國用心何在?”趙惠文王不解地問道。

“韓國此意在於驅虎吞狼。秦趙相爭必然一死一傷,韓國就可以從中得利。若非如此韓國焉會這麼輕易的把上黨一郡之地拱手相讓?”藺相如說道。

“愛卿此言甚是,寡人這就回絕韓國的使者。”趙惠文王說道。

“大王且慢。此事也萬萬回絕不得。”藺相如又說道。

“此事為何不能回絕?”

“趙國乃是三晉之首。此事我趙國若是回絕,韓魏必然對我趙國不服,徒使合晉之事增加不必要的阻力,所以此事不能回絕。”藺相如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