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第一百五十七章(1 / 3)

枉議長輩, 實屬大逆不道,但皇帝並沒有反駁或斥責,仍然沉默不語,竟是默認了!

近乎荒謬的猜想真的被證實, 皇後隻覺一股冷意滲進四肢百骸:“怪不得你從長信殿回來就命人去前後門守著, 又下令各處宮門落鎖後徹夜不得開啟。原來是擔心有人要連夜往外傳遞消息, 有所行動。”隻可惜棋差一招, 對方早在事前就已經布好全局, 之後做這些毫無意義。

昨日長信殿突然請了他們去相談, 原因之一是太後那過分逾矩的懿旨令太皇太後不得不出手幹預, 之二,則是她知道了皇帝曾遇刺這樁大事,來試探帝後的態度。而這兩件事裏的無論哪一件都和太子妃沒有太大關係, 誰能料到長信殿竟會往她身上下手。

“太皇太後到底為什麼這麼做?”她憤懣又不解,“大嫂已經夠苦了,避世隱居, 又沒有招惹別人, 這簡直是無妄之災……”皇後戛然而止,忽然記起一段細節,之前皇帝前去慈悲庵的目的除了接她回宮,還有一項更隱蔽的就是有事要與太子妃相商, 雖然不知具體是什麼,但一定是很要緊的事。難道……

這時,黃玉從外麵匆匆進來,神色微慌:“皇上,另一處外衛傳來消息,他們淩晨前後遇襲, 囚禁中的胡遜父子身受重傷,已是垂死。”

殿內氣氛猛然凝固,但黃玉顧不得這些,又接著道,“還有一事,也是皇濟寺那邊傳來的。今早火勢滅後,發現後院幾處起火點皆有油類殘留的痕跡,唯有大雄寶殿整座屋子都被提前潑了水濕透,燃燒起火的其實是屋頂和周圍額外堆疊放置的枯枝幹草,看起來濃煙滾滾火勢奇大,最後真正受損的隻有屋瓦和一些門窗廊柱,裏麵那尊前朝傳下的如來金身隻是熏黑了幾處,並無大礙。”

“嗬!”皇後冷笑一聲,恨不得將心底的戾氣全化成冰錐狠狠刺出去,“好一個虔誠慈悲的善男信女,都要放火殺人了,還惦記著提前護好金身呢。”

黃玉垂首聽著,並不敢接話,待她嘲諷完才繼續稟道:“肖統領已知情,往兩處都增派了人手追查。太醫院院判也已按殿下的吩咐趕往皇濟寺。但尚未有尋到太子妃的消息。”

醜時末事發,現下已辰時,兩個多時辰杳無音信,太子妃大約凶多吉少。而胡遜父子的事接踵而來,讓情勢更複雜嚴峻。且已經嚴重到牽涉人命,顯然是在往極為不利的結果發展。氣氛中的緊張焦灼逐漸變為沉重,看不見的不安氣息隨之緩緩蔓延。

皇後走到皇帝身邊,將手按在他肩上,低聲道:“這都是衝你來的,是嗎?”

皇帝並未回答,而是從她手中抽了那本簿冊,翻開來看了看,了然道:“果然是如此。”他合上簿冊放到一邊,舉手投足間不疾不徐,唯有目光漸漸冷去,“長信殿清晨便已得到外界傳來的消息,知道宮外發生的那些事,卻耐心等到傍晚才命人來請我們,待到談畢,正巧是夕陽西下宮門落鎖。羽林衛經你調整,各處多有變動,人人都格外謹慎,又有我的封門口諭,入夜後想出宮難如登天。我以為穩妥無失。便沒有再多想。孰料天外有天,這些其實都早在別人謀算之中,是被刻意引導的結果。連我的疏漏也都提前預見,如此多謀善慮,真是自愧不如。”

昨日在長信殿裏,他們和太皇太後最終不歡而散,那位的表現完全是一個因為孫子的遇險而憂心,卻更因為他的疑心而苦悶不忿的垂暮老人,最後點出遺旨來為自己正名,雖暗含威脅,更多的卻是無可奈何。如今一切大白,這種種情狀不過是她用來迷惑他們的遮眼法。她看似憤怒沮喪,實則早已排兵布陣,成竹在胸,不動聲色將他們戲耍於鼓掌中。

“她吃過的鹽比你吃過的米還要多,輸一回也不丟人。”皇後雖反駁,卻也更憂心忡忡,“但越是這樣挖空心思,大嫂和胡遜父子接連出事就越不是無的放矢。——她到底在圖謀什麼?”

皇帝察覺到她的焦慮,輕輕將手放在她手背上,默然許久,道:“若沒有昨夜這兩樁意外,我原打算今日開午朝。”

皇後並未意外,從昨日種種跡象她也隱隱覺察到慈寧殿那道突兀的懿旨或許是個轉機,因為皇帝一直處處碰壁,漸失人心,太後胃口被撐大,越發囂張,以至於各種獅子大開口,開出的條件甚至已經越過許多文臣心中的界限。眼下這一邊倒的浩蕩聲勢,除了衝鋒陷陣的那一小撮死黨,被煽動的許多人是因為人倫綱常而站在太後一邊,可當太後自己犯了人倫綱常的界,他們自然也會心存質疑,未必還繼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