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要經常注意周圍花店的銷售動態和銷售價格,據以掌控自己銷售毛利率的上下調整。如:別人花束走得快嗎?進貨多嗎?客人流量如何?花色品種有什麼可取之處嗎?等等。
5、在競爭中,調整毛利率的前提條件是:本店的進貨價等於或低於社會普遍平均進貨價,而本店的損耗又低於社會普遍平均損耗率。為此,在采取措施控製損耗率的同時,采購的質量與成本便是關鍵。教訓和經驗同樣告訴我們這樣一條真理:不能在批發市場用零售價購進,不能在零售市場用批發價銷售;不能在淡季購進冷背呆滯商品囤貨銷售,不應在暢旺的節日來臨前過分擔心商品可能銷售不了而不敢購進足量的貨品。
樊婷夫婦把鮮花毛利率控製在成本的一倍左右,有些品種,如百合花,則隻有30%的銷售毛利。其實,這對於鮮花來說,若考慮上損耗,已經處在盈虧臨界點上。但是,這招一經使出,效果卻出乎意料的好:不但鞏固了原有的客戶群,像從事人壽保險公司的業務員,看到自己的客戶生日了,花38元就能在樊婷的花店裏買到一束合算的鮮花給客戶道賀生日,比送什麼禮物都來得誇張,何樂而不為?一時間,壽險公司的業務員便隔三差五往樊婷的花店跑。不少年輕的朋友來花店買過一束花,性價比符合自己的心意,臨走時拿走一張花店名片,時不時便有訂花電話打過來,要求訂花。
最讓夏天夫婦忙得不可開交的,還得從一男一女兩人說起。
有一天,一個自稱姓劉的青春女孩花了四十元在樊婷手上買走了一束圓形花,要求開一張發票給她。樊婷辦完後,劉小姐走時依舊拿走了一張名片。第二天上午,羅小麗接到華南汽車城豐田銷售公司的電話:請花店老板到他們公司商量業務。
樊婷依約到了該公司,看到一樓展廳齊刷刷放著近十束不同款式的花束。一了解,原來是昨天上午,該公司已對近十個花店買回來的花束作現場評價,擬選一家為供花合作方,每賣一部車,便送一束花作為促銷手段,以加強與車主的溝通,並為4s店的售後服務開辟溝通平台。後來,公司裏的十幾個小姐和頭兒趙先生選來選去,決定選隨意來花店作為合作方。
當時,轎車正是剛剛走向家庭的黃金時段,該公司一天少說也能銷售十幾、二十輛,他們要求每束花的單價還必須往下調,最好不超過30元一束。
樊婷看著該公司辦公室外的陽光,心裏想:“現在已經是夏天了,進入了淡季,鮮花損耗也大,如果每天都鐵定有花束往外送,那麼損耗這一塊,每個月就能減少400來元,銷價低了,損耗少了,好過沒有生意。”於是,對趙先生說:“30塊錢一束,少是少了一點,但是雙方隻要有誠意合作,還是可以試著幹。我看,夏天、秋天這半年可以30元一束定價,但是,冬、春兩季的花價一般是往上長的,你想,情人節一支玫瑰就要十元,一束花30元肯定買不到。”
趙先生聽樊婷說完,說道:“你看這樣行不行?原則上定價30元,到時候,確實因為你們的成本長了,我也不會眼睜睜地看著你做虧本買賣,價格就來個一月一議,不就ok了?”
樊婷表示同意,於是,隨意來花店便與這個全國十佳汽車銷售商簽訂了供應鮮花的合作合同。第二天,便以隨要隨送的方式,送去了二十餘束鮮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