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俾斯麥——不是隻有鐵和血(34)(1 / 1)

威廉一世希望自己的稱號是KaiservonDeutschland,也就是“德意誌皇帝”,或者可以叫“(全)德意誌的皇帝”,可議會批準的是DeutscherKaiser,也就是“德意誌(的)皇帝”。這兩個名字之間的關係,有點像當年那個“普魯士國王”和“普魯士境內的國王”。簡單地說,DeutscherKaiser感覺上不像KaiservonDeutschland那麼貨真價實。

威廉一世很想當這個貨真價實的皇帝,可俾斯麥一再堅持用議會批準的稱號。因為,這不僅是議會批準的決議,而且如果要用“(全)德意誌皇帝”的話,你讓奧地利皇帝的麵子往哪裏擱啊?

跟以往每次的爭執一樣,威廉一世這天也是大發雷霆,然後不得不聽俾斯麥的。在登基儀式上,新皇帝跟每位文臣武將都親切握手,可硬是沒理會自己的這位頭號功臣,直到晚上的酒會上才勉強跟俾斯麥碰了碰杯。

辦完了開國大典,俾斯麥接著處理法國的事。

法蘭西第三共和國的這個國防政府本來就是個臨時拚湊起來的樣子貨,將無戰心,軍無鬥誌。等人家德國的開國大典辦完了,法國的國防政府在巴黎組織了8萬多人的“正規軍”去打人家,結果沒幾天就死傷了1.3萬人,剩下的人隻好屁滾尿流地跑了回來。

巴黎已經被圍困四個多月了,柴火賣到了黃金的價,連鴿子和老鼠都被集中起來,定量分配給市民當口糧,實在是撐不下去了。

1月28日,法國國防政府和俾斯麥簽署了《停戰和巴黎投降協定》,2月28日草簽《凡爾賽和約》,3月1日這個初步的協定得到了法國議會的批準。同一天,3萬身穿黑色軍服的普魯士軍隊在舒伯特《勝利進行曲》的伴奏聲中,雄赳赳氣昂昂地開進了凱旋門。2天之後,根據《凡爾賽和約》,普軍又撤出了巴黎。

法國國防政府是投降了,可巴黎人自己組織的國民自衛軍還沒解散。兵權在握的巴黎人民不服氣,就在3月18日發動起義,把國防政府趕到了凡爾賽,又在26日這一天,投票成立了巴黎公社。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