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俾斯麥——不是隻有鐵和血(32)(1 / 1)

到了8月29日,普魯士臨時組織起來的莫茨河軍團徹底切斷了增援法軍前往梅斯的道路,拿破侖三世和麥克馬洪退守色當,準備在這個堅固要塞裏稍事修整,再伺機出擊。

可是毛奇沒有給法國人再次出擊的機會。8月31日深夜,第三軍團抵達預定陣地,完成了對色當的合圍。毛奇對著牆上的軍事地圖洋洋得意地說:“啊哈!現在我們可把這些法國佬關進老鼠籠裏了。”

9月1日一早,完成了色當合圍的普軍發起了總攻。毛奇現場指揮,王太子腓特烈親自指揮第三軍團發起衝鋒,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率領著俾斯麥、羅恩和數十位德意誌王公貴族壓陣,距離陣地一線不超過3公裏。

當時法軍裝備的是沙斯波式撞針後膛槍,比普軍的德雷澤式撞針後膛槍的性能要先進得多,射程遠,射速快,瞄準性能也好。可是普軍不給法軍近戰放槍的機會,而是用克虜伯公司生產的重炮,裝上諾貝爾公司生產的高爆炸藥衝著法軍的陣地一個勁兒地放炮。

法軍被400門克虜伯重炮給轟傻了,在數次突圍失敗以後,下午4點半,拿破侖三世派人送信給威廉一世,表示願意投降。第二天下午,上至法國皇帝,下到廚子馬夫,法軍8.3萬人正式向普魯士投降。色當一戰,普軍損失9000人,法軍呢,12.4萬人死的死、降的降,全軍覆沒。

拿破侖三世就此被從法國皇帝的寶座上趕了下來,1873年初在英國死在了腎結石的手術台上。

全殲了色當法軍的普軍,在毛奇的統帥下直撲巴黎。

9月4日,巴黎市民得到了色當慘敗的消息,立刻發揮了善於起義的光榮傳統,發動政變推翻了拿破侖三世的獨裁統治。19日夜,法蘭西臨時政府的代表法夫爾到費裏埃來找俾斯麥談判。

法夫爾軟硬兼施,從吹胡子瞪眼睛表演到聲淚俱下,懇求俾斯麥撤軍。沒想到4年前對奧地利那麼和善的俾斯麥根本不買賬。

俾斯麥明白,普魯士要想真正崛起,就必須拿法國當墊腳石——法國不同於奧地利,它既不是德意誌人的國家,實力更是遠遠地超過了奧地利,想要像籠絡奧地利那樣籠絡法國是根本不可能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