俾斯麥二話不說,當即組織了當地的農民,建立了一支誌願軍,準備進柏林勤王。
不過,當俾斯麥的隊伍走到波茨坦的時候,後來的普魯士陸軍部長(也有翻譯成“戰爭部長”的)羅恩見到了俾斯麥。羅恩告訴他,實際情況沒有謠傳的那麼嚴重,國王沒有被抓——他在3月18日就答應了起義軍的要求,把軍隊撤出了柏林,還同意召開各階層參加的立憲會議。
俾斯麥還聽說,3月21日,被起義軍搞得昏頭昏腦的國王陛下,還應起義者們的要求佩戴著代表自由派的黑紅金三色旗幟在柏林參加了一次民眾遊行。
俾斯麥一看國王沒有危險了,就想撤兵,可是他又遇到了威廉親王的王妃奧古斯特。據俾斯麥事後回憶說,奧古斯特要求俾斯麥幫助自己的丈夫威廉趁機繼位,可被俾斯麥拒絕了;但奧古斯特事後回憶說,當時的情況是俾斯麥要求威廉繼位,想投機賭一把,當輔佐新國王登基的大功臣,結果被她給否決了。
不管到底誰是主謀,誰是忠臣吧,總之這個事情最後不了了之,謀朝篡位的事情也就成了一筆糊塗賬。
3月28日,國王腓特烈·威廉四世任命大資產階級自由派首領康普豪森組閣。國王還宣稱,他希望建立一個聯邦製的德意誌帝國。這個帝國當中應該有議會,全體國民都有言論自由和出版自由。
12月5日,普魯士國王頒布了新憲法,建立了一個兩院製的新議會。上院由各州代表組成,下院由男性選民組成的選舉委員會選出。國王保留了對一切立法的否決權,和通過緊急狀態法幹政的權力。
到1849年2月26日新議會開幕的時候,俾斯麥也作為下院議員參加了會議。
盡管普魯士召開了新議會,可是自由派們還不滿意,他們想統一德意誌,建立一個統一的德國,所以,從1848年3月底開始,來自德意誌各地的大約50個自由派領袖——絕大多數都是啥影響力也沒有的書呆子——陸陸續續抵達法蘭克福。5月18日,法蘭克福議會召開,一直開到第二年4月21日才結束。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