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李斯特——打通德意誌的血脈(5)(1 / 1)

1799年,歐洲各大君主國組成了第二次反法同盟,腓特烈·威廉三世左思右想覺得自己惹不起法國,就冒著跟其它君主國進一步疏遠的風險,在這次同盟期間保持了中立。

這一年11月9日,來自科西嘉島的小矬子拿破侖發動了“霧月政變”,就任法蘭西第一共和國執政。

拿破侖這個人,就不用我多說了吧,和亞曆山大、漢尼拔和凱撒並稱歐洲四大名將,由於另外那老哥仨都生活在古代,拿破侖也就成了人們心目中歐洲近現代幾百年間的第一名將。法國通過大革命,社會活力得到了極大釋放,再加上這麼一個幾百上千年才出一個的名將,立刻就變成了人擋殺人,佛擋殺佛的超級強國。

由於腓特烈·威廉三世老實聽話,普魯士沒去摻合第二次反法同盟,拿破侖就把德意誌的一部分地區,包括希爾德斯海姆、庫爾美因茨什麼的,劃給普魯士作為獎勵。

可哪位要是以為拿破侖想讓普魯士統一德意誌,那就想錯了。

作為白手起家的統治者,人類曆史上排名前幾號的野心家,拿破侖當然不希望德意誌統一和強大起來,他想的是把分裂的德意誌變成法國的小跟班。

不過,拿破侖自己也覺得,三十年戰爭後形成的1800多個德意誌小跟班實在是太多了,根本管不過來。所以,1803年2月25日,拿破侖強迫德意誌的諸侯們簽訂了一個叫《帝國代表團會議主決議》的文件,把45個帝國城市和1500多個騎士領地交給30多個德意誌大邦管轄,同時取消了德意誌另外112個小邦,還強迫絕大多數的教會領地還俗。

也就是說,靠著拿破侖的槍杆子和炮筒子,德意誌的政權數目從1800多個減少到了30多個,德意誌就此邁出了走向統一的第一步,而且還是很大的一步。

這一步不是德意誌自己邁出來的,反倒是強大的對手拿破侖逼著他們邁出來的,曆史有時候就是這麼無厘頭。

接下來,拿破侖在法國深化革命成果,又是搞土改,又是立新法,一時間搞得風生水起,而且不斷對外輸出革命,讓歐洲各國的封建君主們如坐針氈。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