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他砸鍋賣鐵搞的居然是批樣子貨,別國的君主們就沒少嘲笑他,尤其是維也納的神聖羅馬帝國哈布斯堡王室,就經常拿這家夥當笑料,覺得這廝純粹就是葉公好龍。
其實,腓特烈·威廉一世既不傻,也不笨,更不是葉公好龍。他深知,普魯士隻是一個小國,而且地處歐洲中央,周圍強敵環伺,如果沒有強大的力量和十足的把握,就不能橫挑強鄰。所以在他這輩子,他能做的就隻能是慢慢地積蓄力量,把對外擴張的任務留給自己的子孫後代。
——這位乞丐國王所認識到的,其實就是德意誌生存的最大真理。在後世的德國,至少有兩個人認識到了這一點,於是他們就引領國家走向了繁榮富強;至少有兩個人不明白這個道理,最終導致了德國的兩次滅亡。
至於腓特烈·威廉一世這輩子為普魯士積蓄的力量,那可不光是一支軍隊,更重要的是把從條頓騎士團那裏繼承下來的尚武傳統和服從精神發揚光大。後來德國人紀律嚴明,打仗一根筋不怕死的光榮傳統,很大程度上就是腓特烈·威廉一世開創的。
這位國君對軍隊真是喜歡,打心眼裏喜歡。他老人家不僅經常組織軍訓,還經常吃住在軍營,一年四季更是成天穿著都一身軍裝。據說他是歐洲第一個穿軍裝的君主,因此,他又被歐洲君主們稱為“士兵國王”。
1740年5月31日,時年52歲,抽了一輩子劣質煙,吃了一輩子煮土豆的乞丐國王兼士兵國王腓特烈·威廉一世奄奄一息了。
彌留之際,他聽到牧師說“人赤條條地來,也赤條條地去”的時候,居然掙紮著從病床上挺起身子說“怎麼能赤條條地走?我要穿上我的軍裝。”
不管怎麼說吧,這位摳門、重稅又窮兵黷武的國王,畢竟為普魯士的強大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腓特烈·威廉一世死後,由於他的頭兩個兒子都夭折了,所以繼位的是他的三兒子。新國王的全名和他爺爺他爸爸都一樣;簡稱則是“腓特烈二世”,生於1712年1月24日,是普魯士的第三任國王,也是本章的主角。
本章開頭說過,這位腓特烈二世有個更著名的稱呼,德語叫derGro?e,翻譯成英語就是thegreat,中文一般把它譯成“大帝”。
嚴格來說,這個詞應該被譯成“大王”,因為腓特烈二世不是皇帝,隻是國王,所以還是稱他“大帝”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