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4章 神經症(神經性障礙)(1 / 3)

神經症,是一組心理障礙的總稱,多由心理因素引起,主要是主觀感覺不良,而沒有相應的器質性損害。患有神經症的人一般社會適應能力可保持正常或影響不大,對自己的不適有充分的感受,且能主動求治。

神經症是一組心理障礙的總稱,又稱為神經官能症、心理症或精神神經症。神經症是常見病,患病率相當高。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根據各國的調查資料推算:全世界人口中有5~8%的人患有神經症,是重性精神病的5倍。

神經症的特點

1.意識的心理衝突:通俗地講,神經症患者總是自己跟自己過不去,自己折磨自己,同時,患者自己知道這種心理是不正常的或病態的,但又無法解脫。也就是說患者可意識到他處於一種無力自拔的自相矛盾的心理狀態。

2.精神痛苦:神經症患者普通而突出的表現之一就是喜歡訴苦。

3.持久性:神經症與各種短暫的精神障礙不同,它是一種持久性的精神障礙。

4.心理衝突相互強化:神經症性心理衝突中的兩個對立麵總是相互強化,進而形成惡性循環,嚴重妨礙患者的心理或社會功能。

5.無軀體病基礎:雖然患者體訴繁多,但事實上並沒有相應的軀體疾病與之相聯係。

神經衰弱

神經衰弱是指由於某些長期存在的精神因素引起腦功能活動過度緊張,致使精神活動能力減弱的表現。主要臨床特點有易興奮,易疲勞,並常伴有各種軀體不適或睡眠障礙等,常給學習、工作和生活帶來不小的麻煩。

◎症狀

神經衰弱患者多有以下症狀:易興奮、易激動;腦力容易疲乏,如用腦時間稍長,則容易感到頭昏腦脹,注意力不集中等;常發生部位不定的頭痛;多有睡眠障礙,如睡不著、早醒,醒後不易入睡,多噩夢等;可出現心動過速、厭食、便秘、腹瀉、月經紊亂、早泄等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的現象;還有些患者可出現繼發性疑病觀念。

◎病因

造成神經衰弱的主要因素是精神因素,比如,持續的緊張心情和長期的內心矛盾會使神經活動過程持久而強烈地處於緊張狀態,當這種緊張狀態超過神經係統的耐受限度時,即可發生神經衰弱。如過度疲勞、過度緊張、頻繁改變生活環境而又不適應等都可成為神經衰弱的病因。

◎治療

目前對神經衰弱的治療有藥物治療,可選用利眠寧、安定、硝基安定、舒樂安定等藥物,以減輕患者的焦慮心理,穩定情緒,改善睡眠,緩解肌肉和精神的緊張狀態;對於衰弱狀態患者,也可選用胰島素低血糖療法,調節植物神經係統功能,增強機體代謝,每周六次,30~40次為一療程。除藥物治療外,還可用物理治療的方法,對頭痛、頭暈患者選用直流電鈣溴離子透入,共鳴火花等。不管哪種方法,最好同時配合精神治療,讓患者了解有關疾病的知識,調動他們戰勝疾病的主觀意識,建立合理的生活製度,加強體質鍛煉,克服不健康的性格等,以達到鞏固療效,減輕症狀的目的。

◎預防

預防神經衰弱主要從習慣入手。首先要建立良好的生活規律,安排好自己的工作、學習和生活,做到科學用腦,防止大腦過度疲勞。除此,身體鍛煉也很重要,日常應根據每個人的體力、愛好,堅持每天都有適當的體育鍛煉,如打球、遊戲、體操等,做到勞逸結合,提高身體素質。

◎有效緩解方法

緩解食療方

方一(天麻燉雞):將15克天麻洗淨切片,放入碗中,上籠蒸10分鍾取出。母雞宰殺,去骨切成小塊,用油氽一下,撈出。50克冬菇洗淨,切片;適量蔥、薑用油煸出香味,加入冬菇稍炒,倒入500克雞湯和適當調料,倒入雞塊,用文火燜40分鍾,加入天麻片,再燜5分鍾,勾芡,淋雞油即可。此膳具有平肝息風,養血安神的功效。

方二:取洋蔥100克切片,浸泡在600毫升燒酒中,1周後取出。以洋蔥酒10毫升和牛奶90毫升,雞蛋1個,蘋果半個榨汁。調和後,於睡前30分鍾飲用,對神經衰弱症狀有所緩解。

自我按摩

神經衰弱患者多伴有失眠症狀,可於臨睡前半小時,用拇指順時針按揉兩側神門穴、內關穴各100~200下,輕重以感覺酸脹為度。然後再重複1次,有助於睡眠。

小貼士

每天做較長距離的散步(2~3千米)對於調整大腦皮層的興奮和抑製過程有幫助,可減輕血管功能失調的症狀,如頭痛、兩太陽穴跳痛等。如果患者體力較好,還可參加短距離拉練或旅行參觀,以轉移注意力,改善情緒,鍛煉體力。

癔症

癔症也稱為歇斯底裏,其原有注釋為“心意病也”,是一種較為常見的神經症,尤以鄉村多見,年齡多數在16~30歲之間,而且女性遠比男性多見。這是因為年輕女性普遍存在著好幻想、易動情、意誌較脆弱、暗示性較高的心理特點。近年來,癔症的發病有所減少,在綜合醫院的心理谘詢門診中,癔症病例僅占全部谘詢病例的0.3%。盡管如此,癔症的危害仍應引起足夠的重視。

◎症狀

癔症的臨床表現極為複雜,可有多種症狀,如痙攣、抽搐、肢體震顫、肌陣攣、癱瘓、不能起立或行走、不言症、失語症、多種感覺障礙和特殊感官障礙、植物神經機能障礙,情感爆發、意識朦朧、昏睡、遺忘症、童樣癡呆等,幾乎占據了醫學臨床各科所有疾病的症狀。《中國精神疾病分類》第二版的修訂版,將癔症的臨床表現分為兩類:

①分離症狀,這一症狀以精神症狀為主要表現;

②轉換症狀,主要表現為軀體功能障礙。實際上,在同一患者身上往往僅出現一二種症狀,且每次發作多為同樣症狀的重複。

◎病因

癔症發病的主要原因是精神因素和暗示作用。驚恐、受辱、委屈、不如意及親人的離去等較強烈的精神創傷,往往是癔症的第一次發病誘因。而以後的發病,不一定都有很強烈的精神因素,也可能隻是由於與精神創傷有聯係的事件,或僅僅是在與第一次起病相類似的情景下,就可以突然發病。另外有些患者是因為疼痛、發熱、不適、勞累等軀體因素,導致精神緊張恐懼或精神不悅而發病。暗示也有致病作用,如一次具有特殊意義的談話、表情或傳說,或者看見其他人發病等均可成為癔症的發病因素,患者可通過自身體驗和聯想、產生疑慮,深信自己會發病而發病,這便是自我暗示的作用。

◎治療

癔症的治療主要有以下方法:

精神治療

1.暗示療法,在進行語言暗示的同時,可對症選用氨水吸入、針刺、注射用水肌肉注射,10%葡萄糖酸鈣靜脈注射,電興奮治療等。

2.催眠療法,用一般的語言催眠或用2.5%硫噴妥納作靜脈緩慢注射,誘導病人進入催眠狀態後再進行語言暗示。

藥物治療

常用抗焦慮藥,如安定、利眠寧等,躁動興奮者,可給予氯丙嗪25~50毫克肌注或氟呱啶醇5毫克肌注,安定10~20毫克肌注。

物理療法

對癱瘓、攣縮、呃逆、嘔吐者可選用直流感應電興奮治療。

◎預防

在幼兒成長的過程中,父母不要過於寵溺,否則容易使幼兒形成任性、孤僻、自我顯耀、以感情代替理智,以幻想代替現實等性格缺陷,一旦其過高的要求不能如願,或生活發生重大變故,或受到恐嚇、誤解、侮辱、委屈等,其心理承受能力便很容易崩潰,進而導致癔症的產生。

要認識自我。學會用健全的策略應對各種精神刺激,學會以成熟的態度來應對生活中的困難,使個性變得成熟穩定,以理性態度處理所麵臨的挫折。

◎有效緩解方法

緩解食療方

方一(百合粥):將百合20克、蓮子10克、大米100克,一同用慢火煮成粥,加糖調味。具有寧心安神之功,對於緩解心悸、煩熱、失眠及各種皮膚病甚至癔症等均有良效。

方二:用大棗10枚,甘草10克,小麥30克,每日煎服,分2~3次服完,可有鎮靜安神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