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1章 精神分裂症(2 / 3)

◎治療

藥物治療

該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療原則是:首先要盡快控製其興奮症狀,可采取打針、輸液的方法給藥,或合並電休克、電針治療及適量的安眠藥等;待其興奮症狀被控製後,再給予係統的抗精神病藥物,進行療程治療;待患者症狀完全緩解,自知力恢複後,可將藥物減至維持劑量,並可回家繼續服藥。

環境治療

給病人安排有益的環境,讓其重建信心並適當發展人際關係,防止其社會功能退化。

◎預防

由於該型患者多為18~25歲的青年人,因此,對於家長來說,應該盡量創造一個寬鬆的家庭環境,對子女的要求不要過嚴,期望不要過高,以免使孩子們過早地背上沉重的思想負擔而導致精神崩潰。

一旦發現孩子的行為出現異常,一定要及早就診,以盡早控製病情,以免發展成為精神分裂症。

另外,對於已經康複的患者,要堅持用藥,保持樂觀開朗的心情,預防複發。

◎有效緩解方法

緩解食療方

伏神粥:伏神50克,羚羊角25克,大米150克。將伏神和羚羊角搗碎過篩為末,與大米同煮為粥即可。可用於狂躁不安、興奮不眠、胡言亂語、麵紅耳赤、尿黃便結者。

針灸療法

取穴:頭兩側(相當於太陽穴)、肘彎處(相當於曲澤穴)。

方法:用三棱針在上述部位各點刺1針(出血),約流出紫黑血100毫升。隔15日左右再刺1次。適用於驚嚇所致到處亂跑、嚎叫、啼哭或傻笑、唱歌等。

小貼士

由於青春型患者發病時大多興奮躁動,常有傷人傷己的行為,因此要采取有力的防範措施。患者衝動時,一定不要從正麵強行製止,否則容易加重患者的興奮或躁動情緒。應分散患者的注意力,然後家人共同從側麵保護患者。

緊張型精神分裂症

緊張型精神分裂症較為少見,多在青壯年期發病,且一般起病較急。

◎症狀

緊張型精神分裂症患者主要表現為緊張性木僵,如病人不吃不喝、不動不說,如泥塑、蠟像一般,任意擺動其肢體也不反抗,但意識始終清醒;有時又從木僵突然轉變為興奮躁動,此時,病人行為暴烈,常毀物傷人,但一般數小時後可緩解,嚴重者可持續一晝夜,之後又進入木僵狀態。

◎治療

一般認為,緊張型精神分裂症的治療效果較好。可使用抗精神病藥物治療,如舒必利、奮乃靜、氯丙嗪等,堅持3~6月(即一個療程左右)。若能夠在治療早期合並電休克治療,病人多可達到精神症狀消失、自知力恢複的效果。若能長時間堅持服用藥物,即可保持病情穩定,一般也不會複發。

◎預防

因為目前精神分裂症的病因尚不明確,所以,從根本上預防還有一定的困難。但是,我們仍然可以從二級、三級預防開始,盡早消除疾病或控製病情的發展。如發現患者日常表現異常,突然少言寡語、眼神呆滯等,一定要及早就醫,爭取第一時間將病情控製住。

另外,就是康複後,要繼續用藥觀察,預防複發。當然,最根本的是讓病人保持樂觀開朗的心態,遇事不鑽牛角尖。

◎有效緩解法

緩解食療方

黑豆羹:取黑豆90克,淡竹葉20克,枸杞莖葉25克。用1000毫升水煎煮黑豆、淡竹葉,取約500毫升藥汁,加入枸杞莖葉,煮熟,加調味料即可。可用於精神狂亂、異常興奮、語無倫次、躁動不安者。

耳針療法

取穴:主穴為神門、緣中、皮質下;配穴為心、腎、腎上腺、外耳、內耳。

治法:主穴為主,酌配配穴,每次選3~4穴(雙側)。先於一側耳穴區找到敏感點,用毫針撚轉刺激(手法宜強),留針半小時,並行間斷刺激。針後,於另一側耳穴,以王不留行子壓丸刺激。針刺每日或隔日1次,壓丸每周1次。可有效消除精神分裂症病人的幻覺和木僵等症狀。

小貼士

緊張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由於長時間臥床不動,因此要加強生活護理。注意患者的口腔衛生,每天用幹淨的紗布蘸淡精鹽水或清水擦拭口腔,以防口腔潰瘍;及時為患者擦浴、更衣、翻身,保持床鋪整潔、幹燥,防止發生褥瘡。同時要將患者的肢體保持舒適的姿勢,並根據氣溫增減衣物。需要特別提醒的是,有些緊張型精神分裂症患者,會有短暫的緊張性興奮發作,常會傷人毀物,因此患者身邊不要放危險物品。

單純型精神分裂症

單純型精神分裂症較為少見,常於青少年期發病,一般起病隱襲,且發展緩慢,長者可發展兩年,預後較差。

◎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