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後,史特倫普夫的學生對這匹馬進行了更為全麵細致的測試,最終發現了這匹聰明馬的秘密。原來,漢斯能夠感知訓練師微妙的麵部表情,在出題之後,漢斯會不停地敲打蹄子並注視訓練師的麵部表情。當訓練師的麵部表情發生細微的變化之後,它就會停止敲打蹄子。
漢斯是一匹馬,根本無法讀取人的心智或者演算數字。但仍舊值得稱讚的是,它能夠輕易地讀出訓練師細微的麵部表情變化並作出反應。
這樣說來,我們的意識可以在空氣中遊蕩並隨時都可能被別人捕捉,聽起來這是一件多麼可怕的事情。當然這種擔憂是沒有必要的。謝爾德雷克通過大量的實驗觀察發現:對於我們所散發出來的磁場的頻率,總有一部分人比另一部分人更加敏感。另外,心靈感應隻能夠在相互了解很深的人之間發生傳遞,並且這與人們之間感情的深淺和複雜的社會聯係緊密相關。
與之相比,人際的默契感要來得更簡單和更加容易。在英國有一種非常文明的習慣,在公共場所、公寓場所以及住宅區,人們出入往來的大門都是可以自動彈回的,人們在推門進去之後一定要回頭看看後麵有沒有人,如果後麵有人,他們一定要用手扶住,等後麵的人進門之後再鬆開手。這樣就避免了大門反彈後對後麵的人造成傷害。
每個英國人都保持著這種好的習慣,即使是麵對陌生人。人們在處理人際關係的過程中,形成了一種相互尊重和禮讓的默契感,這就使得這個國家變得更加文明。
文明的行為是相互的,每個人既是這種行為的施與者,同時也是被施與者。施與的雙方無時無刻不發生著轉變,今天駕車的人給你讓路,明天當你駕車的時候就會主動給行人讓路。今天你站在電梯的右側,讓有急事的人先行通過,明天當你有急事的時候,你同樣會受到別人的禮讓。
人際關係的默契,不僅適用於公共場所中人們之間的友好相處,同時也是團隊中實現上下級溝通交流的至關重要的因素。人際關係的默契從一定程度上來講,就是一種共識。也就是說,你的原則與行動方式是否與“我”的相一致。所謂“道不同不相為謀”,如果我們信奉的不是同“一套”,必然沒有辦法產生默契。
◎遠離情緒的極端
長期以來,我們的意識會憑經驗建立很多令人興奮或不興奮的情景。很多時候,我們將不幸的情境固化,以經驗的方式填充到我們的意識裏。這些成分作為我們已掌握的資料,為將來的判斷提供基礎,從而影響到我們的行為。大多數情況下,我們不知不覺利用了這些經驗做出充滿偏差的決定,致使能量的振動頻率變得雜亂無章。
自卑與自負
人們過低地評價自己,表現為自卑,過高地評價自己則表現為自負。兩種極端情緒的出現,都是人們由於受到不正確經驗的影響,意識能量出現大幅度振動的結果。
自卑與自負緊密相連,像一對孿生兄弟。自負的人處處想壓倒別人彰顯自己,看上去高傲自大,其實內中空虛,非常脆弱。自負的人一旦遇到挫折,失去了滿足強烈自尊的市場,便走向另一極端--自卑。自卑的人雖看起來不愛張揚,但他們每做出一點成績,便迫不及待地想讓人知道,以此顯示自己的實力,滿足強烈的自尊心。此時,他們的自卑急速地轉為自負。
自負與自卑的表現機製不一樣。自卑的人對交際活動有一種內在抑製,他們通常表現為不熱衷於社交。自負心理的人以自我為中心,對交際對象實行外在排斥,他們輕視他人的言語和行動。
找到內在的自我,並客觀地看待自己,是協調這兩種負麵情緒的關鍵。當我們意識到本我既有缺點又有優點,能主動放下自我,投入到對別人的關心時,也就跳出了個人的小圈子,提升了正能量,能夠按照個人的原則去做事了。此時,意識的振動幅度減小,情緒平和,也就不會再出現自卑或自負的極端。
過度理智與狂熱
在人際交往的過程中,如果出現使其迷戀、傾慕、感染和衝動的情景,人們通常會出現狂熱的情緒。無論是沉湎電腦遊戲不能自拔,還是瘋狂地愛慕某一影星難以自製,或者對一位名人的業績與品格堅信不移,都是在伴有外界刺激的情況下出現的。
當人們處於狂熱的狀態時,情緒的振動瞬間加快,在脫離理智的情況下高頻率運轉。這種情緒是一種狹窄且缺乏思考的盲目,雖熾熱無比,卻不能長久。狂熱無論指向何種對象,即便是指向富有積極意義的工作,也不是一種良性的狀態。
所謂“物極必反”,狂熱到了癲狂的程度,必定會帶來損失,而一旦現實與理想中的美好出現巨大的落差,狂熱的人會立刻跌入穀底,出現極端頹廢的情況。狂熱與正常狀態的熱情不同,是一種被衝動蒙蔽了的失調或失衡的情緒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