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是如此,這第一個上表揭開這個爛瘡的人,恐怕也還一定會被萬曆皇帝記恨---任何人,隻要是擋在了萬曆斂財的路上,仕途從此絕矣。
京城裏但凡是對這件事知道一點兒內情的,誰願意冒著一輩子沒法出頭的這個危險,去做這個出頭鳥?
何況,重點是出了頭還未必能得個流傳千古的美名,這交易實在是有夠不劃算的了。
所以,在真正的曆史上,這件事一直到三年以後,時機成熟了,方才由戶部尚書趙世卿帶頭上表發動。
崔雅記得自己讀過這段曆史,所以當她注意到李甲臉上倏然心動但又猶豫的神色的時候,她忽然盈盈對他一拜:“李公子,你知道雅兒為什麼會淪落至此麼?”
“雅兒姑娘你快起來!”李甲手足無措的要去攙扶她又不敢,伸手縮手,極是狼狽。
崔雅眼中含淚,仰麵看他:“我家中,本也薄有家資。但我七歲那年,我原本安逸富足的小家,卻正是被那些人看中了我們家的田地,闖進來,硬是說我們家那塊地裏有礦藏,非得要我們交什麼稅款,我父親交不出來,就被下到獄中,帶話來說要我和母親出錢去贖。母親賣了家裏所有的家資依舊不夠,最後迫不得已,竟隻好又把我賣了……我後來才知道,一切卻原來是因為帶頭的那位宦官大人,看中了我們家中家傳的一件古董,幾次問我父親出錢購買,他都舍不得賣了,方才有此家破人亡的大禍。李公子,你若能為國家,為我們除掉這一項j□j,千秋功業,就在此時!”
她淚光閃閃的目光,看的李甲胸中一腔熱血沸騰起來,新仇舊恨一時裏外交逼,他重重點頭,竟是直直應下:“雅兒姑娘你放心,李某義不容辭!”
崔雅的臉上,終於綻開了笑花。
***
崔雅本就有過目不忘之才,她這會兒,就把曆史上那位戶部尚書趙世卿上的折子裏的論點,給李甲一一解說了。
趙世卿當時任戶部尚書,掌的是天下財源,他對於整個國家經濟狀況的把握,可以說,盡在此折當中。
也就是這個折子,寫的鞭辟入裏,後世有言,道是“朝野稱頌,京都紙貴”。
趙尚書,也是因為這個折子留下了好大名頭---由此來說,這折子的威力,可見一斑。
趙世卿在折子裏一共對這項稅務列出了五條罪狀,一是君貴德檢,為皇帝的名聲,需得禁了此事。二是多取招尤,也就是多做多錯,征稅征的太多,必然導致社稷不穩。其三乃是用太監征稅,他們是殘缺之人,為國家體麵,不可多用。其四是因這件事而導致舉國蕭條,故而為了民生,也不得不停。其五是影響國課,為財政計,也必須停止。
崔雅將這五條一一細細對李甲說了,瞧著他不停點頭,看著她的眼睛裏多了十分的光亮,崔雅抿唇害羞的笑了一笑,實際上,心裏卻已經樂開了花:趙世卿都為了這個折子不得皇帝喜悅,被逼得四年之後掛冠離去,連半句挽留都沒得到,你小小一個監生,名聲越大,你就是把你自己架在火上烤,我且瞧著,你李甲能有什麼大好前途,能有什麼遠大前程!
便是能因這折子得幾分名氣,日後你不得入仕,那些浮名,便很快散去,隻為你招來好大.麻煩。
崔雅心裏清楚,等李甲這折子一上,基本上,她的整一個局,也就完成了一半。
一念及此,她卻不由自主的怔忪了一下:她布下的這張網,攪動了天下大勢,甚至要深重影響到明朝未來的走向,也不知道……如此一來,這異世的大明朝,要就此走向何方?
若李甲此行打草驚蛇,明神宗從此不廢此稅度,那麼未來的下一任皇帝,也就是把自己吊死在煤山的崇禎皇帝也不必再行對農民加稅,甚至導致各地層出不窮的農民起義了。
那樣一來,也不知道那關外的野蠻民族還能不能攻入關內,或許,那開門揖盜的吳三桂,便不會有機會了吧?
她忍不住的搖了搖頭:我真是……想太多了。
但另外一方麵來說,為了算計一個小小的李甲,竟然要攪動天下大勢,難道這就是,無限空間真正想要她達到的目標?
若次次要如此……算起來,竟也不比明刀明槍的打鬥簡單多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