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章 叛北平燕王舉白幟 入空門建文遁紅塵(3 / 3)

這一場的大戰,殺得南軍魂喪膽落。敗兵的消息傳到京中,建文帝十分憂懼,因召左丞相齊泰進宮,建文帝歎道:“耿炳文隨高帝出征,也算一員名將,今天卻敗在北軍手裏,他們的兵力也可想而知了。”齊泰奏道:“耿炳文年衰昏饋,本已不足恃。臣薦一人,有文武全材,可以破得北軍。”建文帝問是誰,齊泰答道“便是那李景隆。”建文帝說道:“卿既保薦,想無謬誤。”於是即拜李景隆為征北大將軍,領兵五萬去替耿炳文回來。

那時耿炳文在滹沱河敗後,駐兵楊樹堡猶未進兵,恰好李景隆到來,耿炳文以李景隆是後輩,心上很是不悅,即草草地交了印緩,帶了十幾個親兵匆匆回京。那李景隆接收了兵馬糧草,自準備和燕王開兵。燕王聞知耿炳文去職,卻調了李景隆來領兵,不禁大笑道:“老將耿炳文頗曉兵法,俺尚有三分畏懼他。今換了李景隆這小輩,俺卻不怕他了。”南軍自調了主將,軍士早已離心,況李景隆用兵,遠不如耿炳文,第一次出兵便被燕王殺得大敗,以後屢戰屢潰,二十萬大兵死傷過了半數,銳氣喪折殆盡。先鋒寧凱死在亂軍之中。還有耿炳文差去暗襲燕王背後的李堅,也被燕王擒住了。江陰侯昊高、安陸侯昊成先後遭擒,不屈被殺。都指揮盛庸敗走,徐貞陣亡,陳文安投河自盡,楊鬆兵敗在逃,潘忠和顧盛兩人爭奪先鋒,自相殘殺。南軍的營中,將佐死亡,好好一座大營,弄得落花流水。李景隆也自覺無顏,看兵敗將喪,便自劉而死。燕王乘勢長驅直入,各州郡多望風歸順,這話且不提。

再說建文帝自登極後,冊立德配馬氏為皇後,翠兒晉為真妃,追贈黃香菱為貞妃,把鍾山的墳墓重行修葺一番。又替她立祠塑像,春秋祀祭。還有那個汪秋雲,建文帝幾次要立她做個皇妃,秋雲隻是不答應。有時追得她急了,她終是淚汪汪地說道:“陛下如果欲相逼,妾唯以一死報知遇罷了。”建文帝見她矢誌不移,越覺得敬重她了。越是敬重也就越愛,那秋雲卻隻是淡淡的,任建文帝怎樣用情,秋雲還是這般。而且她常常對建文帝說:“妾和陛下,算是神交,也是風塵的真知己。”建文帝聽了,麵子上是很讚成她,心裏終不以為然。但秋雲的誌不可奪,這也是樁最沒法想的事。那時節燕王率領著強兵猛將,一路破德州,陷大名,又詐人了大寧城,逐去寧王,命大將潭淵、房寬襲取了鬆亭關。又令都指揮邱福、張武去取了永平真定,一路行軍所至,勢如破竹。不到半年工夫,北軍已取了鳳陽、淮安諸郡,徽州、寧波、蘇州、樂平、永清等地也相繼失守。警報飛達應夭,偵騎絡繹道上。

都是報北軍得勝,南兵敗績的消息。南軍的統帥盛庸、副帥何福,連失各地,大敗回京,來建文帝麵前請罪,建文帝歎道:“這事不幹卿等,實聯不德所致。”說著不禁流下淚來。不多幾天,忽聞燕王大軍渡江,統領陳植率兵相抗,被部下都司金成英殺了陳植,投奔燕王,燕王便破了江陰,陷了鎮江。朱能攻進蘭陵,張玉領著健卒,直抵應天。燕王自領大軍隨後也到。

這時應天的城下大兵雲集,東門有張玉、朱能的兵馬,西門是燕王次子高煦的兵隊,南門是潭淵的軍馬,北門是張武、邱福的兵馬,正中是燕王的大營,左是龐來興、丁勝的禁軍,右是鄒祿、馮顴的騎兵營。建文帝登城了望,但見北軍營中,火光燭天,相照不下百裏。兵士刁鬥畫角之聲,震喧達於霄漢。建文帝不覺吃驚道:“燕軍勢大如此,怪不得南兵屢敗了。”編修方孝孺奏道?

“目下北軍銳氣正盛,京城雖有大兵二十萬,似不可力敵。為今之計,直令城外百姓拆去房室,搬運木料入城,並力上城守禦,一麵陛下即頒詔四方,舉兵勤王,等待各處義師會集,就不怕他了。”

建文帝聽說,下諭百姓一例拆房,遷進城中。誰知一班百姓,大都不願搬遷,一聞到諭旨,便各自放火燒房,竟逃往別處去了。建文帝見了,又長歎幾聲。還有那勤王的詔書,頒發下去,雖有幾處勤王師前來,都被燕王用計襲破。

建文帝沒法,命穀王、安王到燕王營中講和,願割地息兵。燕王不應,仍令兵馬攻城。看看外城已陷,內城人心惶惶,建文帝大哭道:“聯不曾負於燕王,他卻如此相逼,承祖宗托付之重,今日隻有以身殉國吧!”說畢拔劍自刻,內學士宋景忙攔住道:“陛下且慢,臣憶高皇帝在日,嚐把一鐵櫃懸在謹身殿後,並囑咐內務總管保守,須等子孫患難迫急時開看。莫非中有妙計,陛下何不一試?”

建文帝聽了,也想起這件事來,忙叫總管把鐵櫃取至,打開來瞧時,卻是僧衣僧帽兩套,度牒兩張,白銀十錠,剃發刀一把,朱書一紙,上寫著一行道:“遊僧兩名,應文應雲;白銀十錠,速出鬼門。”建文帝看了,歎道;“聯年號建文,牌上名叫應文,是大數已定,明明叫聯出家了。隻是不知應雲是誰?”其時汪秋雲已從密室中出來,聽得建文帝的話,忙跪下來說道:“妾名秋雲,正是應雲了,就陪著陛下出家吧!”建文帝呆了半晌,便命內監把自自己和秋雲的發剃去,改了裝束,悄悄地逃出鬼門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