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馬皇後居宮很是儉樸,非大事不著新衣,太祖的羅襪都是皇後親手所製。又嚐繡女誡七章,賜給六宮和一班鄰婦。逢大兵出征的當兒,馬皇後終把戒妄殺的繡額,頒賜與統兵的將士。其他如規太祖修道,訓皇子學禮,優視六宮殯妃,恩遇宮女內侍種種的美德,一時也記不盡許多。太祖憶念著皇後,從此不忍冊立正宮,隻令寧妃權攝六宮罷了。有時殯妃們談起馬皇後的好處來,太祖聽了不由地暗暗垂淚。一瞧見皇後的遺物。就是楚楚不歡。那時忽報藍玉班師回朝,太祖心裏很得著一個安慰,他思想馬皇後的念頭才漸漸地拋下。但太祖怎樣得著安慰呢?
原來當元順帝末年,群雄紛起,徐壽輝被陳友諒殺死,部將明玉珍便逃到四川,招集了亡命,占據陝西諸省,在蜀西自稱為西蜀王。講到那明玉珍,生得麵如滿月,紫中帶赤,雙目重瞳,兩手垂膝。元朝爭雄的兒個人當中,朱元璋做了天子外,要算明玉珍最得民心了。所以他在蜀南,也整整地做了幾年太平王。等到元璋削平群寇,逐了順帝,以玉珍地處邊僻,不欲動兵遠征。明玉珍也自己固守著土地,不出來爭什麼疆界,大家倒也相安無事。
後來明玉珍死了,子明升接位,他是少年好動,又恃著部下的猛將張良臣、張弼兄弟兩個,居然橫行起來。初時,明升隻在自己的界域中收伏些有名的盜寇作為羽翼,過不上幾時,漸漸占到明朝的疆土上來了。張良臣領了匪兵,取了陝西鳳城,警報到應天,朱太祖忿然道:“聯卻不去剿滅他,他轉來侵犯聯的土地了。”
當時便拜藍玉做了征南將軍,領大兵十萬,進剿明升。大軍到了陝中,張良臣和兄弟良弼也率著傾國之兵,前來迎戰。藍玉的行軍敏捷,待良臣兵到,鳳城已給藍玉襲破了。良臣率著三十萬軍馬,號稱五十萬,真是族旗蔽天,刀槍耀目,軍威很是壯盛。藍玉測了陝地形勢,便同副將王貴商議道:“良臣兵勢方銳,更兼他兄弟良弼皆有萬夫之勇,他七個兒子,蜀中號為七虎,個個驍勇非凡,如和他力敵,恐不能取勝。”王貴說道:“將軍言甚有理,現下我們單就兵力論,也相去得甚遠。”藍玉搖頭道:“那倒不是這樣講,行軍兵不在多,全仗為將的能調用指揮。目下良臣傾國興兵,忘了後顧。他那巢穴之中必然空虛。明升雖王西蜀,不過恃著張良臣兄弟。我若一麵和張良臣挑戰,一麵分兵暗渡棧道,直搗他的內部,諒明升無謀,定少防備,那時前後夾攻,任良臣猛勇,也無術兩全了。”王貴很以為然,藍玉便分兵千名,親自去偷渡棧道。王貴阻攔道:“將軍冒險前去,怎麼隻帶這一千人馬?”藍玉笑道:“我正為冒險的緣故,多帶人反驚動敵人,況且千人已足夠對付了。你在此和良臣對壘,能支持到半月,我就可以成功。萬一出兵不勝,隻要堅守為上。”王貴受命,自去安排。
這裏藍玉領了一千鐵騎,悄悄地乘夜來渡棧道。那棧道在鳳縣東北,是個最險峻的地方,漢張子房燒斷棧道就是這個所在,又名連雲棧,兩麵山巒重迭,峭壁千初,真有一夫當關、萬夫莫入之概。藍玉偷襲那棧道,也是明知張良臣等係一勇之夫,決然想不到派兵鎮守。好似鄧艾偷渡陰平乙般,僥幸被他成功。
藍玉既偷偷地渡過棧道,領著一千兵馬直撲褒城。那裏的守兵疑飛將軍從天而降,嚇得四散奔逃,有的身跪乞降。藍玉得了褒城,一路進兵勢如破竹。不到十天竟平了西蜀。明升果毫無準備,束手就縛。藍玉囚了明升,擄了他眷屬,遣人通知了王貴,帶了降兵三萬並自己的一千兵馬,來攻張良臣的背後。雙方並力齊上,張良臣隻顧著前麵,不曾留神到背腹受敵。他正在奮勇禦那王貴,不提防後軍發起喊來,一支明朝的生力兵直殺入陣中,為首一員大將,正是赤麵長髯的藍玉。良臣忙分兵馬做了兩隊,令他兄弟良弼領著一隊來抵敵後軍,自己率同七子,便大呼陷陣。王貴把軍馬擺開,等張良臣殺入來,四下裏一聲呐喊,變作了長蛇的陣勢,將良臣圍在中間。良臣和七個兒子左衝右突,王貴卻不和他廝殺,隻令軍士一齊放箭。矢如飛蝗似地射來,不到一會功夫,張良臣和七個兒子都射死在陣中。那裏良弼和藍玉交鋒,藍玉一杆長槍似生龍活虎一樣。良弼也操著一口熟銅的大砍刀,使得像潑風般的,來敵住藍玉。兩人刀槍並舉,各顯英雄,真是棋逢著了敵手。
正殺得難分難解的時候,不防王貴射死了良臣父子,割了頭顱,從斜刺裏殺出,良弼那把大刀敵住兩員勇將,毫不懼怯。鏖戰方酣,王貴忽的虛掩一槍,從馬上解下良臣的頭顱竟望著良弼的臉上打來,口裏還叫著看家夥。良弼覷得親切,隻當是什麼暗器,想閃避已來不及,順手把頭顱接著,待還要擲回去,再仔細一瞧,認得是良臣的首級,不覺鼻子裏一酸,心早有些慌了,忙左手架開藍玉的槍頭,撥馬回身便走。藍玉怎肯放他,也便拍馬追趕。
那王貴把良臣的頭顱打良弼,本是一種最刻毒的手段。他見那良弼勇猛,料是不能力敵。便拿良臣的頭顱擲去,算是送個良臣已死的信息與他,使他心慌無意戀戰。這時良弼果然奔逃。藍玉望後飛趕,王貴忙抄小路,越過陣地,暗令軍士設下了絆馬索,等到良弼馳到,王貴打起暗號,絆馬索向上一兜,良弼連人帶馬跌了個倒栽蔥。虧他身體靈敏,一翻身跳起,棄了大刀,拔出寶劍來砍斷那繩索,那拿鉤手早把良弼的絲甲搭住,良弼知道不得脫身,心兒上一橫,將寶劍向自己頸上抹去,鮮血直噴出來。王貴指揮軍士來捆綁時,隻獲得一個死良弼了。這時藍玉也飛騎趕到,見良弼已死,便傳令敵兵有降者免誅,良臣、良弼部下的副將陳毅、張允、錢興英、雲史俊、王革、趙國柱、江天才等紛紛棄戈投誠,那些兵士見主將既死,副將又投誠了,自然也拋了器械,徒手請降。藍玉下令停刃,鳴金收兵。一麵把降兵檢點,先後共是十七萬人,餘下的都逃往山中落草去了。所以蜀中的盜寇獨多,剿不勝剿,全是這些逃兵為患。他們恃著地勢險峻,官兵不敢深入,居然結黨設寨,專和地方上做對,後來終成大患,不過這是後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