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2章 走向深淵(1)(1 / 3)

1

自然界的景象經常是十分殘酷、血腥的,這是為生存而進行著你死我活的鬥爭的地方,是同類自相殘殺,隻有最適者才能生存的地方。當我們談論獅子撲倒羔羊的時候,我們談論的不是生態學問題,而是一種最普遍的自然現象——就好像你一日三餐吃掉的那些肉一樣。然而在那殘酷的自然界,除弱肉強食之外,竟然也有強者和弱者的合作。

一種叫作波斑鳥的小鳥,會飛進鱷魚的嘴裏去吃鱷魚的寄生蟲,以此美餐一頓。但鱷魚從不會傷害這種小鳥。你也許會說,鱷魚沒辦法搞定這些寄生蟲,事實並非如此。鱷魚可以依靠吞下一些帶有藥性的植物來給自己漱漱口,它們完全有能力擺脫寄生蟲的侵擾,那麼為什麼它們不會吃掉波斑鳥呢?從小鳥的舉動來說,飛到鱷魚口中,那實在是自投羅網,鱷魚可以輕易地吃掉它們,但是鱷魚們從來不那樣做。

這類強者與弱者合作的例子長期讓生物學家困擾。誠然,相互合作是有利的。如果每一隻鱷魚都吃鳥會怎麼樣呢?那就不會有一隻鳥留下來清除那些寄生蟲了,但這是一個聰明者的論斷。大多數生物學家驚奇地發現,鱷魚的頭腦居然也有類似的推理能力!同樣讓人難以想象的是,鱷魚有什麼道德準則禁止它吃這種鳥?

那到底是什麼使得鱷魚放棄送上門的美餐呢?

許多生物學家熱衷於猜測鱷魚的想法,卻忽略了另一個方麵的問題——小鳥為什麼要飛進鱷魚嘴裏呢?對於鱷魚來說,還隻是吃不吃這一小口肉的問題——也許鱷魚們對如此小的肉根本不屑一顧吧!可對小鳥來說,這是生與死的關鍵分歧,是什麼給了小鳥勇氣,讓它們向鱷魚的嘴裏飛去呢?

人們對於“適者生存”常常存在一個理解上的誤區,認為自然界是有意識地去尋找那些最強壯、最聰明、最多產或者最凶猛的物種,讓它們延續下去。

之所以容易落入這樣的理解陷阱,是因為人類正好是地球上滿足上述條件的物種。他們的確具有超越其他物種的能力——最主要是在大腦的表現上,他們逐漸掌握了各種超自然的能力。我們是這個星球上最聰明、最善於掌握各種技術的物種。因此我們可以滿懷自豪地說,我們是在進化過程中最接近終點的勝利者。然而,今天依然存在的每一個物種都有自己的家譜,遠超過人類那樣的源遠流長,而人類以外的絕大多數物種都不會那麼聰明、強壯、多產、凶殘。

從更具象意義的觀點來說,大多數還活著的人類,並不會個個都聰明、強壯、多產和凶殘。但其中的那些怪胎,比如連環殺手,卻經常具有上述品質。

告密者和模仿殺手無疑都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打個比方來說,告密者就像頭腦簡單的鱷魚,頭腦簡單地鎖定一個目標,一旦時機成熟、足夠接近了,就瞬間發動攻擊,攫住目標,然後凶猛撕咬。結束戰鬥後,開始鎖定下一個目標。

在告密者作為“少女殺手”的那個年代,他的確不愧“鱷魚”的稱號。

但是,告密者為什麼留下他的第三位受害者,也就是方曉曉呢?方曉曉就像是弱小的波斑鳥,鱷魚為什麼不吃掉它呢?這是一個無法解釋的問題。

鱷魚非但沒有吃掉它,反而與它和平共處,甚至放棄了自己食肉的本性,這就更加難以理解了。

而現在產生的一個新問題是:假如這波斑鳥的生命受到了威脅,鱷魚會挺身而出,甚至以死相救嗎?當然,在自然界裏,鱷魚和小鳥的關係可到不了這地步,但是放到人類生活中,情況則難以預料。這是擺在警方麵前的一個難題:他們要在同時麵對兩個殺手的情況下解救受害者,還是與其中一個殺手聯手解救受害者,或者同時麵對這兩種可能性?

麥濤掏出手機,又看了那短信一眼。提示真的是太少了!

這是怎麼回事呢?

警方的行動要從半個小時之前說起。

依照麥濤和艾西的建議,警方迅速在媒體上發表了有關告密者的聲明,並很快得到了回應。中國人與西方人不同,並不會有那麼多人打電話胡亂提供線索的。

在中國,一旦與警方沾邊,普通民眾下意識地都願意繞著走。

於是便隻有一條有用的線索。那是一個服裝攤的老板,這位女士患病在家休息,剛好看到電視節目,就打電話給警方說,告密者正是跟自己一樣的服裝攤老板。近兩年他與老婆合夥開店,不過這兩天小攤都沒有開張。市場管理人員已經發出警告,但是聯係不上這兩人,想必下個月是不會租給他們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