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鮑信為他出了一個金點子:“袁紹借盟主的身份擴充地盤,野心勃勃,看來又是一個董卓二代。以我們的實力,現在沒法搞定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回到黃河以南,發展自己的勢力,靜觀其變。”這是比較文明的說法,直白一點就是,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咱們另起爐灶埋頭苦幹,他們會搶地盤,咱們也會。是啊,都是有手有腳的人,誰不會來兩下子。曹操點點頭同意了。
實際上,曹操的目光要長遠得多——現在依靠他,將來消滅他;現在當孫子,將來當大爺。他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在未來的混戰中一定會有自己的一席之地的。
關東聯軍自動熄火了,稍微有點兒脾氣的曹操也被打敗了,對於董卓而言,局麵似乎一下改觀了不少。但董卓是個很有憂患意識的人,在他眼裏,關東聯軍這個非法組織雖然沒有了,但那些人散夥後占山為王,各霸一方,對自己的威脅還是很大的。於是,董卓想到了一個解除威脅、化敵為友的好辦法——招安。
由於袁紹是關東聯軍這個非法組織的“帶頭大哥”,所以董卓決定先擺平他,其餘跟著他瞎起哄的小兄弟就好說了。
袁紹啊,想當初,咱們都是朝廷命官,你何必非要另搞一套班子出來,弄得大家兩敗俱傷啊,還是回到中央的懷抱吧。要名分,行,我董卓給你;要職務,行,我董卓也給你;要好處,還是行,我董卓依然給你。總之,糖衣炮彈我董卓庫存多得是,不會吝嗇的,大家應該摒棄前嫌,團結一致向“錢”看。
為了最大限度地顯示自己的誠意,董卓特意派出高規格的訪問陣容去袁紹兄弟倆那搞慰問,順帶宣傳朝廷的方針政策,遊說袁紹洗心革麵,重新回到政府的懷抱。
訪問團成員有民族事務部長(大鴻臚)韓融、宮廷內務部長(少府)陰修、首都警備區司令(執金吾)胡毋班、建設部長(將作大匠)吳修和越騎校尉王瑰。都是部長級別的,規格夠高的吧?隨後,五個人肩負神聖使命,分作兩路人馬,分別去袁紹、袁術那裏開展公關。
事實上,董卓這個人的忘性是很大的,他也不好生想想,他殘忍地殺害了袁紹叔叔全家,還想通過給人家發撫慰金的方式讓袁紹歸順自己,這種黃鼠狼給雞拜年的假慈悲行為,換誰都不幹,除非袁紹得了失憶症。
董卓對此事高度重視,他也希望袁紹對此事跟他一樣重視。其實董卓多慮了,袁紹豈止是重視,而且還非常激動。袁紹兄弟一激動,就愛殺人,比如為何進報仇的那陣子,兄弟倆一激動,宮裏的兩三千宦官全都報銷了。所以,當胡毋班、吳修和王瑰剛走到河內郡,迎接他們的不是鮮花和掌聲,而是大刀。雖然這幾個人隨身還攜帶著一道護身符——皇帝的詔書,但世風日下,別說小皇帝的詔書,就是玉皇大帝的詔書也是廢紙一張。
其實,這幾個人挺冤的,他們隻是奉令行事,跟袁紹一無怨二無仇,結果卻弄得個身首異地的下場。要知道,在電影、電視裏,欽差大臣這個角色曆來都是呼風喚雨很牛氣的,手裏拿中央文件(聖旨),坐著豪車,到處參觀視察,臨走時還有一大包紀念品拿,一不高興了,把地方上的那些父母官罵得像龜孫子似的。沒想到這趟公差出得那麼危險,早知如此,就是打死也不去啊。
袁術這邊也沒含糊,殺掉了陰修,隻有那個韓融因德高望重,才從輕發落,免於一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