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的長官叫亭長。亭長官兒雖然不大,權力卻極大:他要負責領著手下的“聯防隊員”負責轄區的治安巡邏、清查暫住人口,還要時不時兼職幹一點兒派租、收稅一類的雜活。雖然工作不咋地,但幹得好也是大有前途的,比如西漢的開國皇帝劉邦就是從這一職務起步的。
曹操行色匆匆,舉止可疑,怎麼看都不像一個正經人士(實際上他的確是一個逃犯),亭長火眼金睛,一出手就撈條大魚。
曹操被抓以後,很快被押送到縣裏。更不幸的是,縣裏的功曹眼尖,一眼就認出了他:“別狡辯了,你不就是朝廷通緝的曹操嗎?”
“天亡我也!”曹操大呼,差不多一隻腳已經踏入了鬼門關。曹操都能聽見自己骨頭寸寸斷裂的聲音,如果自己被送到京師,以董卓的脾氣,被水煮、油炸、抽筋、扒皮都是有可能的,準備做烈士吧。
如果結果真是那樣,估計曆史就要改寫了,奸雄曹操肯定是不會有了,精彩的三國曆史將重新改寫。曆史總是充滿了偶然的,關鍵時刻,奇跡發生了——那個功曹忽然改變主意了。他向縣長建議道:“國家已經亂了,這個曹操也是一個人才,我們不應該把他送到京師,還是把他放了吧。”縣長同意了。我要強調一下,那個放曹操的人是個無名英雄,不叫陳宮,大家熟知的“陳宮捉放曹”的故事純屬虛構。
功曹和縣長可能想不到,這一放,不僅放出了一個梟雄,而且還讓曹操此後在中牟成就了一段奇緣。
中平六年十二月,曹操響應袁紹討伐董卓的號召,前往酸棗會盟,並帶著五千人故地(中牟)重遊。就在大家不知如何是好的時候,該縣的秘書長(主薄)楊峻獨自與同郡的張奮商議,一致認為曹操是個人物,於是決定把地盤獻給曹操,任他去經營發展。兩人還真夠意思,給地盤不算,楊峻還帶自己的親戚朋友幾百人入夥。看來,中牟真是和曹操有緣啊,前次路過中牟死裏逃生,這次又白撿了那麼大一塊地盤,還白得許多人馬。
對方如此慷慨,曹操也很夠意思,當即給這個會來事兒的主薄派發了兩個大“紅包”提升他為騎兵隊長(騎大方都尉),並將自己的堂妹嫁給了他。由此可見,當好人也是不吃虧的。
實話實說,在三國裏,就管理水平而言,曹操無疑是最高的。作為老板,他雖然奸猾一點,但對手下員工出手一向是很大方的,這樣的老板不招人愛都沒道理了。不像現在的有些老板,摳門又小氣,導致員工不是怠工就是跳槽,這樣的人怎麼成得了大器?所以,曹操因他自己的大方得到的回報也是最豐厚的。
曹操雖然是一代奸雄,不過,當時的曹操還隻是雄而不奸。是的,現在的曹操是英雄,真正的英雄。仔細想想,曹操之所以能叱吒風雲,成為魏國的實際開創者,除了他本人出類拔萃的能力外,還有一樣東西不可忽視,那就是運氣。
一個人成功有兩大必不可少的要素:一曰能力,二曰運氣。光有能力沒運氣,什麼都是白搭;光有運氣沒有能力,好運也不會長久。戰爭年代的人如果要想成就一番事業,能力固然重要,運氣也必不可少。比如,你是一個很有理想的指揮官,你想當元帥、當大軍事家,自己也很有水平,但不幸的是你一上戰場就被一顆無名的子彈給報銷了,霎時間,一切都灰飛煙滅,你的名字隻能刻在無名烈士墓碑裏和那顆子彈一樣默默無名。
曆史長河中以這樣的方式悄無聲息消失的人物很多很多,真正活下來的成功人士隻是極少數,他們是命運的寵兒。如果搞個三國幸運兒排行榜,曹操一定當仁不讓地名列榜首。除了這次死裏逃生外,他的一生曾多次身處險境。比如,討伐董卓遇徐榮,濮陽城裏戰呂布,宛城遇張繡,潼關遇馬超……如果運氣稍差那麼一點點,曹操就得與死神親密接觸。但幸運的是,他每次都能逢凶化吉、遇難成祥。
一次該死而不死,那是運氣;多次大難不死則是福氣。如果沒有這一等一的運氣,曹操早就死於創業途中了,哪還有什麼魏武帝啊。佛曰“一切皆有定數”,大概就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