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什麼都得到了又什麼都失去了的董太皇太後又憂又怕,竟然一病不起,死了。關於她的死因,說什麼的都有,除了說她是生病去世外,還有說她是自殺的(《九州春秋》),也有說是何進下毒手的(《三國演義》)。不管怎樣,民間老百姓都一致認定是何進幹的。隨後,董太皇太後的侄兒董重也被解除兵權,被逼自殺(《後漢書》說他是下獄死)。從此以後,何進一家雖然如願以償得到了權力,卻失去了一樣最重要的東西——民心。
漢靈帝下葬,按說皇帝逝世,大將軍何進應該進宮陪喪的,但他既不進宮參加追悼會和遺體告別儀式,也不送漢靈帝的靈柩到皇陵,一丁點兒表示都沒有,連過場都不走走,實在不像話。其實何進也有自己的苦衷,他心裏怕啊。
問:“您都是權傾天下的人了,還怕什麼啊?”
答:“怕宦官。”
再問:“為什麼啊?”
再答:“哎,諸位看官,你們有所不知啊。俺何進一家原本是沒啥文化的粗人,是靠宦官幫忙才發的家。俺妹妹能入宮當上皇後全靠他們幫忙,能保住皇後之位也是全靠他們幫忙,包括俺何進能成功解決蹇碩也是全靠他們及時準確地給俺提供情報。沒有宦官弟兄的幫助,就沒有俺何進一家今天的幸福生活。總之,廣大宦官朋友們是俺的好同誌、好夥伴、好兄弟,他們的大恩大德,俺一家子是永遠都不會忘記的。猛地要和恩人翻臉俺真的很難為情啊。
“但是,話說回來,俺何進不和他們翻臉會更難為情的,因為俺何進在心存感激之餘,其實心裏也虛啊。要知道,國家權力的蛋糕就那麼大一塊兒,你需要,俺也需要;你想要,俺也想要。江湖上的門派五花八門,都想吃獨食;吃不到獨食的也巴望多分一點股份。怎麼分啊?要知道,宦官在以前是何等的猖獗啊,張讓先生、趙忠先生還光榮地混成了先帝的爹和媽,權傾天下,讓人一想就汗毛倒豎。俺就擔心萬一這塊蛋糕切不好,惹他們不高興了,變起臉來,俺怎麼對付啊?所以,雖然俺何進喜歡權力,但一看那陰森森的皇宮心裏就直發毛。所以,俺要找士人為伴,把他們一起拉上我的戰車,給俺壯壯膽,也給他們壯壯膽。大家都是在江湖上混的,都明白這世上既沒有永恒的朋友,也沒有永恒的敵人,隻有永恒的利益。為了生活,大家各取所需。今天是手拉手的朋友,明天是老拳相向的敵人,也都是沒辦法的事情啊。一句話,不是俺的錯,都是權力惹的禍啊!”
嗬,這翻臉比翻書還快啊。何進剛掌握了大權,就想把以前的老功臣、老朋友踢下馬,其中有一個人功不可沒,這個人就是袁紹。
袁紹(?—202),字本初,漢族,汝南汝陽(今河南省周口市商水縣袁老鄉袁老村)人。他出身名門望族,自袁紹的高祖父袁安起,四代人中有三人位居政府總理(三公)之位:袁紹的父親袁逢被拜為司空,袁逢的弟弟袁隗先後擔任過司徒、太傅,加上後來袁紹被任命為太尉、大將軍,所以袁氏家族博得了“四世三公”的美稱。
這一大家子之所以能在官場屹立不倒那麼多年,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拿手絕技——混。要知道,東漢的政治鬥爭是非常激烈的,外戚、宦官和士人三方勢力鬥得你死我活,一般人一旦站錯隊,稍不留神腦袋就搬家了。因此,光有學問是不行的,光有能力是不行的,光有關係也是不行的,袁家就是憑借著超級混功,才做到了三麵討好,處處吃香。
現在讓我們來了解一下袁紹這個人。袁逢有兩個兒子,袁紹是老大,袁術是老二。仔細算來,袁紹應該屬於幸福的“官四代”,但袁紹在家裏的日子卻過得很鬱悶,因為有人常常罵他是賤種,而這個罵他的人不是別人,正是他的弟弟袁術。這是怎麼一回事呢?原來,袁紹是袁逢的庶子,也就是說,他是袁逢的小老婆生的,來路不正,不像兄弟袁術,是根紅苗正的袁家傳人(嫡子)。所以,從血緣上說,袁紹、袁術是同父異母的親兄弟。
袁紹雖然出身偏房,但生得英俊威武,是個有名的美男子,深得袁逢、袁隗的喜愛。這下,嫉妒心強的弟弟袁術更是怒火中燒,看他不順眼了。
後來,袁逢將袁紹過繼給袁成,讓兄弟倆分開過,以便袁術眼不見心不煩。但這樣做也沒起多大作用。人前人後、從頭至尾,袁紹與袁術這一對難兄難弟從沒有和諧過,甚至搞得連外人都不如,真讓人笑掉大牙。
除了出身稍微差點,袁紹在其他方麵都是非常拔尖的,比如他的長相。
對袁紹而言,家庭背景過硬、社會朋友多、群眾口碑好,如果進步不快,太陽就該從西邊出來了。於是,袁紹年紀輕輕就進宮當了郎官,不到二十歲就外放出任濮陽縣長。正當他的事業漸入佳境的時候,他的母親病故了,他不得不回去服喪,接著又補服父喪,前後共六年。服完喪,按常理,他需要報告中央,由政府重新安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