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從走勢圖中還可以看出,該股每當跌破年線後會很快拉回,最後一次跌破並形成空頭陷阱,進而啟動了一波大行情。果然,2008年11月大盤見底後,中兵光電成為反轉的急先鋒,股價從10.69元一路狂漲到最高40.78元,漲幅將近4倍。在過個瘋狂的過程中,沈昌宇也輕鬆獲利出局。
熊市“出爐”的中兵光電成為下輪牛市的大明星
如果說沈昌宇在熊市中大筆買入中兵光電,是由於生不逢時,拋壓太重,被動“炒股炒成股東”的話。那麼,陳智明家族在頂峰時刻高調舉牌*ST高陶,則是大膽地宣揚了對這一種確定性極高的操作模式的認同。
2009年5月21日,停牌一個月的*ST高陶發布了資產置換及注入的重組公告。公告稱,十四所將成為新的控股方。重組完成後,*ST高陶將由一家陶瓷生產企業蛻變為含有微波電子產品、交通電子係統、信息係統等三大業務的高科技上市公司。
隨即,該股創出連續11個漲停的神話,而站在11個漲停之巔,來自上海的陳智明、陳瀅、陳智康家族三人舉牌*ST高陶,此時股價已經突破20元。截至6月24日,*ST高陶流通股股東陳智明、陳瀅、陳智康三人共同持有公司股份達到431.3萬股,占已發行股份總數的總股本的5.128%。三人共同決定投資*ST高陶的時間是6月8日,而這一天恰巧是*ST高陶連續11個漲停的一天,三人高位接盤的“勇氣”令人驚訝。值得注意的是,此前陳智明、陳瀅這兩個名字曾攜手在大牛股中兵光電中現身。
早在2003年,核心人物陳智明身影就在複旦複華、大盈股份等流通股東名單中閃現。2006年,陳智明出現在馳宏鋅鍺的當年年報中,持87.41萬股。期間,馳宏鋅鍺股價從2006年9月的30元左右一路上漲,2007年3月底股價已超100元,陳智明的收益很可能超過200%。
與其說是陳氏家族激發了市場對於*ST高陶的想象力,還不如說是*ST高陶的驚豔轉身引發了市場的高度認同,陳氏家族隻是先行一步而已。而這樣的豪邁舉動,是建立在多年對於重組股的悉心研究之上。
隨後,*ST高陶在市場的追捧下一路飆漲,從打開漲停後的20元,到2009年10月的57元,漲幅高達180%。令人驚歎的是,陳氏家族在2009年三季報中還持股,但到2010年報時已經不見蹤影,可以想見,他們基本上在最高點出清了籌碼。這也再次說明,市場對於他們報以足夠的重視,是完全有必要的。
第五節內幕盤的殺傷力
即使一份重組方案非常吸引人,但是還有一個細節方麵需要注意。這個細節就是,在股票停牌重組之前,是否有內幕知情人士買入該股股票,如果嚴重的話,整個重組被“槍斃”的可能性將會很大。
對於A股市場來說,幾乎是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投資者往往可以看到,在沒有任何公開利好信息支撐的情況下,某隻股票突然放量封住漲停,當天晚上就刊登重大事項停牌公告。停牌的原因多種多樣,包括但不限於增發、注資、重組、股權激勵、重大合同等,大多是利好信息。
由於一個重大事項(尤其是注資、重組等重大利好)的決策流程比較長,可能知情的環節包括公司內部、交易對手、中介機構、各級政府部門,以及他們各自的親朋好友,一不小心,很可能就有人“一時糊塗”在停牌前買了股票。之所以說是“一時糊塗”,因為由於他的買入,很可能使整個事件泡湯,是得是失,明眼人自有衡量。
2009年10月20日,*ST中鎢(000657.SZ)發布《重大事項停牌公告》稱,湖南有色籌劃*ST中鎢重大重組事項,公司股票自2009年10月20日開市起停牌。但在接下來的11月16日,這次停牌就以匆匆宣布失敗收場。該公司發布《關於中止籌劃重大資產重組事項暨公司證券複牌公告》稱,由於本次重大資產重組事項涉及麵廣,相關各方在某些問題上未能完全達成一致,本次重大資產重組事項尚不具備實施條件。
根據事後海南證監局披露的信息,2009年8月21日,湖南建工集團在《關於湖南建工集團借殼上市進而實現整體上市的可行性研究方案》中提出:以ST金果、銀河動力、*ST中鎢為重組對象,其中*ST中鎢為最優方案。2009年9月,湖南建工集團向湖南省國資委申請以*ST中鎢作為重組對象。隨後,湖南省國資委表示同意,*ST中鎢及其第一大股東湖南有色的董事長也均表示同意。10月20日,*ST中鎢宣布重大事項停牌。
但在*ST中鎢停牌前幾天,該股股價出現異常波動。經查,原湖南建工集團總經濟師劉洋做為湖南建工集團重組*ST中鎢的項目聯係人,參與了重組工作的全過程。當他意識到湖南建工集團可能的重組對象是*ST中鎢後,從2009年10月15日至10月19日,劉洋用其辦公室台式電腦下單,為“謝某某”賬戶累計買入了*ST中鎢421100股,成交金額4181624.91元。2009年11月18日賣出上述股票,累計獲利11213.83元。
為此,中國證監會最終認定“謝某某”賬戶的交易實際是由劉洋操作,劉洋作為內幕信息知情人,在內幕信息敏感期內為其管理的“謝某某”賬戶買賣*ST中鎢股票,構成內幕交易。2011年6月14日,中國證監會對劉洋內幕交易案作出行政處罰,劉洋被給予警告處分,並被處以30萬元罰款。很可能因為此事的影響,導致*ST中鎢此次重組計劃流產。
天山紡織重組審核未通過後暴跌
比起天山紡織重組做銅礦,萬好萬家(600576.SH)轉型做金礦采選的概念更加吸引人。然而,該股在宣布重組方案後的股價卻並不“給力”,完全沒有體現出黃金股應有的風範。但該股後“一潭死水”似的走勢並不是市場的定價機製失誤,而是自身有著嚴重的內傷,直到最後一刻“謎底”揭曉。
2009年5月18日,萬好萬家股價漲停,隨後因籌劃重組事宜停牌。6月19日,公司複牌並發布公告稱,公司將與天寶礦業進行資產置換。重組成功後,萬好萬家將轉型成為以鉬、黃金、鋅、鐵四大產出為主的有色金屬資源類的礦業企業。
受重組利好的刺激,萬好萬家複牌後連續8個交易日漲停。然而,就在市場憧憬金礦注入的時候,公司的重組方案遲遲未有實質性進展,2010年2月24日,萬好萬家公告稱由於審計工作量較大等原因,向證監會申請延期上報有關補正材料。同年6月18日證監會要求對重組申請材料中的有關問題提交書麵回複意見,萬好萬家表示資料尚在辦理之中,需待材料全部完備後,向證監會報送。
如果說由於審批手續繁瑣導致方案遲遲不能獲批,這個都可以理解。但萬好萬家的大股東萬好萬家集團在期間頻繁拋售股份,卻是需要極度警惕的了。筆者多年研究重組股的經驗一再證明,如果大股東寧願“舍棄”重組成功後的高收益而瘋狂減持,此次重組審核通過的可能性將極小。
2010年10月12日至2011年2月17日收盤,大股東萬好萬家集團出售257.3萬股股票;2月18日至3月23日,萬好萬家集團宣布再次減持333.9萬股。5月6日,萬好萬家集團第三次減持256.6萬股。萬好萬家集團三次共減持847.8萬股,若按減持期間的平均價格計算,大股東累計套現約1.96億元。
大股東頻繁拋售的原因,源於對重組過會的悲觀。後來通過媒體的披露才知道,此次重組的保薦代表人是中信證券的謝風華,謝氏夫婦安雪梅通過謝風華親戚的賬戶於7.3元左右購入28萬股萬好萬家,構成了內幕交易。2010年3月,證監會稽查局突襲中信證券上海投資銀行分部,提取謝風華的通話和電腦記錄。
這件事情爆發後,大股東自知重組無望,因此決定盡快高位套現。
2011年6月22日,萬好萬家公告表示,2009年籌劃的資產重組將因6月30日逾期而失效,公司將與擬重組方天寶礦業協商解除相關重組協議事宜。這則通告也基本上宣布了萬好萬家的資產重組歸於失敗。
除了萬好萬家一事外,謝風華還利用常州億晶光電借殼海通集團(600537.SH)重組信息進行內幕交易,以及在ST興業重組過程中謀利。此事最後以海通集團將公司的獨立財務顧問從中信證券換成了湘財證券而告一段落。
重組獲批無望,萬好萬家大股東先知先覺的套現
另一點無需單列的是,由於內幕盤的洶湧買入,股票在停牌前很可能出現大幅上漲,偏離同行業股票的平均漲幅。這種股價異動,對於後麵的審核過會也有很大妨礙。
2011年,某家上市公司披露了資產重組預案。該預案的最後對股價波動說明稱,公司股票停牌之前最後一個交易日公司股票收盤價為每股9.17元,停牌前第21個交易日公司股票收盤價為每股7.11元,該20個交易日內公司股票收盤價格累計漲幅為28.97%。剔除大盤因素和板塊因素的影響後,公司股價在停牌前20個交易日內累計漲幅為24.86%,累計漲幅超過20%,股票價格波動達到《關於規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及相關各方行為的通知》(證監公司字[2007]128號)第五條相關標準。公司股票在可能影響股價的敏感信息公布前20個交易日內累計漲幅構成股價異動。
雖然目前證監會還沒有審核該公司方案,但這將是重組方的一塊“心病”。
以上這些“血的教訓”一再證明,看好一隻確定重組股,並非就是買入後萬事大吉,而是應當深入研究各個細節。一些公司不想披露,卻又不得不披露的信息,往往會被隱藏在極其不引人注目的地方,留給耐心的投資者仔細推敲。此外,投資者還應當時刻關心有關該股的一切動向,例如重組程序的進展,注入資產的持續盈利情況,股東榜是否有變化,媒體是否爆出尚未揭露的消息,這樣的小細節,很可能會影響股價的漲停,甚至是重組的成敗,投資者不可不明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