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章 脫敏是中國人的必修課(2)(2 / 3)

這就是我們麻木的同胞,殘暴、冷漠,沒有生氣,更沒有人情味,他們對待敵人的態度簡直惡劣到了極點。

就像《水滸》中的李逵,簡直就是一個殺人惡魔,他從來不把人命當回事,而敵人的命他就更是視如草芥了。

李逵和燕青來到狄太公莊上的時候,正趕上狄太公家鬧鬼。李逵是個莽漢就說幫人家捉鬼。結果卻是因為狄太公的女兒跟人有私情,為了給自己創造約會的機會,所以謊稱鬧鬼嚇唬眾人。李逵發現這件事之後,直接殺了狄太公的女人和她的情人。他殺人的動機很簡單,那就是私通乃是罪大惡極,狄太公女兒的這種做法違背了李逵的道德觀,所以,他們是李逵觀念上的敵人。既然是敵人那麼就該殺,至少李逵是這麼想的。不過他的做法卻讓人膽寒,他那時剛吃完飯,為了消食,竟然用斧頭將兩具屍體剁成了肉泥。這,正是敵人不是人的最好體現,當一個人抱有這樣的觀念的時候,他本身已經不是人了,而是一個惡魔。但是我們社會上的惡魔卻隨處可見,甚至每個人的內心都有這樣一個惡魔。

這一點,從我們的日常言談中也能夠有所了解。如果說網上的言論是一種無須負責的空談吹噓的話,那麼生活中的言談則更能體現我們真實的想法。

生活中有很多這樣的人。他們對同事,對同學,很惡劣,甚至可以說惡毒。

我們經常能看到這樣的情況,公司會議上,兩個人因為各自意見不同爭論了起來,進而是大吵大嚷。然後,兩個人就形同陌路了,他們彼此都在心裏詛咒對方,見不得對方好。這種思路的根源,有學者認為跟我們的文化有關,把這叫做災民理性,我不想分析得那麼深刻,事實上是我也做不到那麼深刻的分析。

我想說的是,這說明了一點,這樣的人極其自私,冷漠,冷血。他們隻關心自己的利益,自己的感受,從來不懂得替別人著想。也說明了一個問題,我們的社會公德嚴重缺失。但是他們整天都用道德的大棒來打擊別人。就像網上那些詛咒小男孩的人一樣,他們的理由相當冠冕堂皇,他們說自己是出於愛心才這樣做的,而且還有證明:你看我在替貓說話,那麼小的動物我都懂得去愛,可見我是一個好人。但就是這種好人,在做著壞人都不一定會去做的事情。

很多人肯定會說,我們是在以人為本啊!其實與其說做到了以人為本,倒不如說做到了以己為本,凡事都是以自己的感受為本,至於別人的感受,在他們的眼裏,完全不值一提。

4.中國無隱私

中國人是沒有隱私概念的,當然了,這幾年好了一些。由於外來思想的影響,再加上網絡的發展,人們的隱私意識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在這方麵我們還有很大的缺陷。

中國人的思維是和合性的,和合性的關鍵點就在於分享。但是我們的分享非常徹底,希望別人把所有都跟自己分享,最好把對方的想法、經曆都搞清楚了才滿足。打探秘密的手段往往也很直接,完全不顧及別人的感受。究其原因還是因為人們沒有隱私的概念,也就不懂得尊重別人,那麼,侵犯別人隱私的事情頻頻出現也就不足為奇了。

中國人是注重道德的,而中國人因注重所謂的道德而忽視別人隱私的行為隨處可見,這裏就不一一列舉了,我們就來說說傳播範圍比較廣、容易引起人們關注的一件事吧。

有一段時間,網上發起了一個救助流浪兒童的活動。這本是好事,說明我們在進步,民眾的善良意識在覺醒。但整個過程中也存在著很多的不足,最讓筆者感到不快的就是他們說的"隨手拍"。本來是一件大大的好事,就讓這三個字弄得惡心了。誰都不喜歡把自己的隱私暴露出去,卻又總是幹著侵犯別人隱私的事情。

在這個活動中,網上流傳這樣一個視頻:有一個熱心的年輕人,看到一個流浪漢帶著一個孩子在乞討,下意識地以為孩子是那人拐賣來的,於是,他對那人進行了跟蹤拍攝,結果動作太大,被人發現了,然後流浪漢大怒,指責那拍攝者,慢慢地周圍出現了不少圍觀者,越鬧越大,最後鬧到了派出所。這個視頻又傳到了網上,成了一起輿論事件。

這件事是值得我們深思的。它反映出我們的道德意識總是非常強的,覺得自己站在道德製高點上的時候,就擁有了絕對的權力,於是就開始小看他人了。我想,那個年輕人就是這樣的,他肯定以為自己是在做好事,也就顧不得別人的隱私了。事情發展到後來,估計他心裏也委屈得不得了。好心辦壞事,就不怪了他嗎?那流浪漢麵對人們無理的指責的時候,又跟誰去抱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