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派意識導致我們總是在尋找陣營,依靠背後的力量,這種意識直接的後果就是無法討論問題,所有的爭論最後都會變成流派之爭,進而演變成人身攻擊、互相詆毀。總之一句話,說不到一塊去,特別是意見不同的時候,永遠也爭不出個所以然來,最後就成了敵對關係了,本來不大的事也變得比天大了。
所以,不要試圖跟中國人講理,更不要去指責一個中國人,他們肯定會奮起反抗不依不饒,到時候你就隻會陷入窘境了。就像有人說過,中國人是最講理的,也是最不講理的,最講理是因為他們每個人都是把講理放在嘴邊,不講理是因為他們都是隻講自己的理,聽不進他人的意見。
究其原因,還是自我定位上出了問題。我們要明白觀點爭論是對彼此都有益的,不要把所有的目光都定在別人的動機上,覺得世界上每個人都是針對我們的,都是故意與我們為敵的。如果永遠都接受不了批評,也就永遠都無法進步。一個人不接受批評,大不了活在自己的世界裏就可以了。但是,對於一個民族來說,不能接受批評,就等於喪失了進步的機會。所以,我們想要真正的文明,就需要有開闊的胸襟,得先從聽得進別人的批評開始,否則隻會永遠都落後,而且總是拒絕批評,時間長了,就再也聽不到批評了。
4.少年老成可不是好事
梁啟超在他的《少年中國說》中曾說過,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立於世界則國立於世界。這話在我們的社會裏很有影響,也得到了很多認可。但是,問題好像並沒有得到解決。我們的少年依然不智、不強、不能立於世界。為什麼?文化而已。
中國文化是以祖先崇拜為基礎的,祖先崇拜的文化裏,時間是唯一的維度。不管什麼東西,隻要曆史久遠,就會變得彌足珍貴,也就有了絕對的地位。所以,我們的社會裏,什麼都是老的好。店麵當推老字號,看病要老中醫,吃藥得是祖傳秘方,請教問題要找老先生……總之一句話,越老越好。當時間成為唯一的維度之後,那麼,真相往往就離我們愈來越遠了。當老廣為人們稱道的時候,這個民族的創造力就堪憂了。事實上,也的確是這樣。看看各個機構,看看各個領域,主事的往往都是些年紀大的人,他們思想腐化、動作遲滯、創造力嚴重低下。我們更信賴上了年紀的人,因為他們有見識,閱曆豐富。這種觀點在古代或許有些道理,但在資訊發達的今天,顯然已經不合適了。但他們還是一樣把持著重要位置,而且,一旦發現有年輕人具有威脅他們地位的可能,便憤而攻之,用卑劣的手段將那人排擠走。
唐天寶元年的時候,有一天,唐太宗看到兵部侍郎盧絢從勤政樓下經過,突然想起,這是一個人才,於是就誇讚了他幾句,並表露出要提拔他的意思。當然,這些盧絢是聽不到的,而當時在唐太宗身邊的李林甫卻聽到了。
李林甫當時是宰相,手握重權,不過顯然他的嫉妒心和他的權力成正比。他聽了皇上的話後,這件事情就成了他的一塊心病,不過,他很快就用自己的卑鄙"醫"好了自己的"病症"。
李林甫找到了盧絢的兒子,對他說他的父親威望很高,皇上很欣賞這個老人,所以想派盧絢到外地做官。如果不想自己的老爹離開京城,也是有辦法的,那就是回去告訴盧絢,上書給皇帝,說自己年事已高,身體又不好,不想做官了,想要回家養老。盧絢上當了,他聽信了李林甫的話,果然上書給唐太宗,說自己身子骨不夠硬朗了,想要辭官回家。李林甫馬上就批準了盧絢的請求,並以此為借口罷免了他兵部尚書的職位,把他派去做了華州刺史。盧絢到華州上任不久,李林甫又誣陷他疾病纏身,不能處理公事,於是授予盧絢太子員外詹事,從此,一直被壓製。
李林甫肯定是大家討厭的對象,我們都覺得這個人的人品不過關,但是,很多時候我們都在做著和他一樣的事情。壓製後來者就是其中之一,尤其是壓製那些年輕的後來者。區別不過是李林甫是故意的,而我們是無意的而已。但是,我們必須承認,人品稍好的我們這種下意識地壓製有為的年輕人是比李林甫的故意更加危險的。當然,你可能不願意承認這一點,但事實不會因為你不願承認而改變。原因很簡單,李林甫的故意隻是壓製了一個人,而這個人雖然當時吃了虧,但曆史或許會還他一個公平。可我們對年輕人無意識的壓製卻不是這樣,這種思維滲透到我們的骨子裏,年輕人就永遠也沒有翻身的機會了,於是有的年輕人會轉而壓製跟自己情況一樣的同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