讖語是最具有“中國特色”的預言,在古代中國,讖語的字麵意思其實就是西方所說的預言。讖語在中國有著數千年的曆史,在中國曆史的進程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上至帝王將相,下至販夫走卒,都對其深為癡迷。尤其在中國古代政治生活中,讖語更是權力鬥爭中力量驚人的撒手鐧。西漢末年,讖語的發展更是迎來了一個小高峰,在王莽的主導下,竟然直接誕生了一個新學科——讖學!王莽就是借助由他授意的黨徒炮製的讖語而“名正言順”地登上了偽皇帝的寶座。在中國五千年的曆史中,讖語的創造者99%都是神秘的無名氏。在這些神秘的無名氏中,有的的確是世外高人,有的則是受了別有用心之輩指使的“槍手”。那些假的讖語多半都是為了某種政治需要而臨時製造出來的,除了可以迷惑當時的老百姓之外,在我們今天看來,不過是一種博取政治資本和煽動人心的欺騙。但是另外一些和爭權者沒什麼利益關係的讖語,其最後的應驗便著實令人匪夷所思了。
弧箕服,實亡周國
周宣王(前827年~前781年在位)時期,西周都城忽然流行起一首童謠,童謠很簡單,隻有兩句——弧箕服服,實亡周國。
所謂檿弧,就是檿桑樹做的弓箭;箕服,就是箕木做成的弓箭袋。這兩句童謠的意思是擁有檿桑樹做的弓箭和箕木箭袋的人就是滅亡周國的人。
周宣王聽到這首童謠後大為震驚,立刻派出密探偵察。果然,密探發現有對夫婦在街邊賣檿桑樹做的弓箭和箕木箭袋。周宣王獲報後,立即下旨捉拿這對夫婦。這對夫婦趕緊逃命,在逃亡途中的一天夜裏,夫婦倆突然聽到不斷有嬰兒啼哭聲傳來,循聲找去,就在路邊野草叢中發現了一個可憐的棄嬰。夫婦倆心生惻隱,便將棄嬰抱了起來,繼續上路,一直逃到了偏僻的褒國(今漢中平川中部、留壩縣以南地區)。十幾年過去了,棄嬰已經出落成一位美豔動人的少女,名曰褒姒。
周宣王去世後,其子周幽王即位。周幽王三年(前779),幽王派兵征伐褒國,褒國兵敗,遂向幽王獻上傾國美人褒姒和大批財寶乞降,幽王欣然笑納,退兵。褒姒初進宮後,過了一段“冷宮”似的日子,偶然的一個機會,才被幽王發現她這位冷美人。幽王當即為其美貌所迷,專寵褒姒,不久生下兒子伯服。
為博冷美人褒姒一笑,幽王不惜屢次“烽火戲諸侯”,導致天下諸侯對周王室失去信任。幽王接著又一意孤行,廢黜王後申氏及其所生之太子宜臼,以褒姒代之為王後,伯服代之為太子。幽王的這種倒行逆施徹底激怒了申王後的父親、申國的國君申侯,申侯聯合犬戎,於公元前771年對西周發動了突然進攻,都城鎬京(今西安長安區西北)被攻陷。幽王帶著褒姒倉皇出逃,結果被追殺於驪山之下,褒姒及王宮財寶盡數被犬戎劫掠而去。西周宣告滅亡。
到這時,恐怕人們才又重新想起周宣王時流傳的那首童謠,不過那時誰都不會想到,原來滅亡周國的並不是賣“檿弧箕服”的那對夫婦,而是那對夫婦收養的孤嬰!“檿弧箕服”並不是周宣王一直追尋的“答案”,而是解開“答案”的鑰匙。最終,因為無人發現這個秘密,“檿弧箕服,實亡周國”終於變成了現實。
一汴二杭三閩四廣,逢崖則止
陳希夷是北宋初年的道家隱士,學識淵博,譽滿天下,世稱“希夷先生”,善於相骨,並且能預知未來。宋太祖趙匡胤久慕陳希夷的大名,曾想任陳希夷為大臣,但他不願再入紅塵,宋太祖於是尊重他的選擇,並將華山賜給他作為清修之地。
有一次,宋太祖去找陳希夷深談,就問到了大宋王朝的氣數這個敏感問題,陳希夷便說了兩句讖語作為回答。其一是“一汴二杭三閩四廣”,其二是“逢崖則止”,宋太祖對這兩句充滿玄機的回答充滿疑問,但他知道即使向陳希夷追根究底,陳希夷也是絕不會吐露半字“天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