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楊虎城將軍忠骸作最後科學鑒定的便是曾替楊將軍鑲過牙的蔣祝華醫生。蔣醫生如此回憶了當時的經過:“重慶解放後不幾天,突然有軍管會的同誌帶著一位穿便服,身材魁梧,操北方口音的中年男子(後來才知道他是楊虎城將軍的大兒子楊拯民)到市民醫院來找我,自稱姓楊,要我和他一道去看一個病人。我於是跟隨他出醫院大門。他請我上了一輛轎車,車上我們彼此都未談話。從他的表情來看,非常悲傷。轎車駛向沙坪壩,經楊公橋直抵我曾為楊虎城將軍看過病的住所。下車後,他帶我進入一間廳堂,裏麵設立了靈堂,我不知來此何故。忽然,他叫人將堂中棺木打開,讓我辨認是否為這個死者作過牙的修複手術。我首先環視了這個死者的體貌儀容:胡子花白,麵部五官尚能分辨,唇浮腫。在我眼簾便浮現出楊虎城將軍的生前儀容。這不是楊虎城將軍嗎?接著我便慌忙用口鏡翻開上唇,顯示出我親自為他作的兩顆假牙。無論是從假牙的部位、數目、工藝形態,特別是我在作前牙活動橋時,前牙齦部不現基底來看,證實這正是我親手所作的。兩個單臂卡環仍牢牢地固定在兩個上尖牙頸部,楊將軍除這兩顆假牙外,全口其它牙齒仍像我過去為他檢查時的那樣,都是完好無損的。我轉過身來對這位姓楊的中年男子說:‘這是楊虎城將軍,無論從全口牙的數目、形態、缺牙的位置和鑲牙的工藝操作特征,以及卡環部位的設計,都說明這是我親手製作的。’正是根據我對楊將軍牙齒的特征,才從數百個死難烈士的屍體中辨認出楊將軍的遺體,大約兩三天後,我接到軍管會的一份請柬,邀我到皇後餐廳赴宴,表示答謝我對楊將軍遺體的科學鑒定。”
1950年1月15日,追悼楊虎城將軍暨被難烈士大會在中華路青年館隆重舉行,劉伯承、鄧小平、張際春、曹荻秋等首長親臨致祭,各民主黨派、人民團體的代表一千多人參加了追悼會。追悼大會後,楊將軍、宋綺雲等的靈柩均覆以國旗,由楊拯民護送登輪,經由漢口送回陝西公祭後,安葬於長安縣烈士陵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