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說:"毛澤東同誌天才地、創造性地、全麵地繼承、捍衛和發展了馬克思列寧主義,把馬克思列寧主義提高到一個嶄新的階段。"說毛主席對馬列主義沒有發展,"這是形而上學的觀點","是反馬列主義的","這點值得我們同誌們深思,尤其是在中央的同誌值得深思"。這次《憲法》草案"把毛主席的偉大領袖、國家元首、最高統帥的這種地位","用法律的形式鞏固下來非常好,非常好!"這是整個《憲法草案》三十條中"最重要的一條"、"最根本的經驗!""肯定毛主席的偉大領袖、國家元首、最高統帥的這種地位"是這次《憲法》的一個特點。這種領袖地位是"國內國外除極端的反革命分子以外不能不承認的","我們說毛主席是天才,我還是堅持這個觀點。這次《憲法》裏麵規定毛主席的領導地位,規定毛澤東思想是指導思想。我最感興趣的、認為最重要的就是這一點。"
林彪翻來覆去地講他的這些觀點,講了一個半小時。他顯然是有準備的。他講話時,講台上放著一個稿子。林彪的講話,既沒有講形勢,也沒有講其他新的問題。雖然台下有熱烈的掌聲,但大家看到坐在台上的毛主席聽得越來越不耐煩,明顯地表現出了不高興。周總理、康生也表現出著急的神態。陳伯達則聽得很認真。
林彪講完後,毛主席對周總理、康生說:"你們講吧!"語氣中流露出不悅的情緒。
周總理見此情況說:"計劃問題有本子,材料都有,我就不講了。"
康生也說:"《憲法》說明已印發給大家,不講了。"
毛主席宣布散會。
林彪的講話明白地把"國家元首"這個毛澤東堅決推卸的頭銜加予毛澤東。對林彪的講話,與會人員沒有感到異常,認為這是中央的安排。
當天晚上,政治局討論國民經濟計劃綱要會議上,吳法憲提議要全會第二天再聽林彪講話的錄音,學習林彪的講話。政治局委員多數同意,主持會議的周恩來遵從眾意,通過了這樣的安排。
為了配合這次行動,陳伯達、葉群已預先有準備。上廬山後,他們臨時組織了一些語錄,編成《恩格斯、列寧、毛主席關於稱天才的幾段語錄》,分發給團夥中的人。
8月24日,陳伯達、葉群、吳法憲、李作鵬、邱會作按事先商定的口徑,引用同樣的語錄分別在華北組、西南組、中南組、西北組發言,共同點是堅持"天才論",提議設國家主席,要毛澤東任國家主席。許多人不明真相,但出於對中央的信任和對毛澤東的崇拜,紛紛讚同由毛澤東任國家主席。陳伯達等人的發言同時影射張春橋一夥詆毀毛澤東。
陳伯達在華北組的發言中說:"竟然有個別人把'毛澤東同誌天才地、創造性地、全麵地繼承、捍衛和發展了馬克思列寧主義'這句話說成'是一種諷刺'。"
"有人想利用毛主席的偉大謙虛,妄圖貶低毛主席、貶低毛澤東思想。"
"有的反革命分子聽說毛主席不當國家主席,手舞足蹈,非常高興,像跳舞一樣高興!"陳伯達的這些發言印成華北組2號簡報(大會第6號簡報)發給與會者。
簡報中還寫道:大家聽了陳伯達等的發言,知道了黨內竟有人否認毛主席是當代最偉大的天才,表示了最大、最強烈的憤慨。這種人就是野心家、陰謀家,是極端的反動分子,應該揪出來示眾,應該開除黨籍,應該鬥倒批臭,應該千刀萬剮,全黨共誅之,全國共討之。
陳伯達的發言投合了林彪的口味。林彪聽秘書讀過這份簡報後,高興得笑了,說:"聽了那麼多簡報,數這份有分量,講到了實質問題。比較起來,陳伯達講得更好些。"
華北組的簡報一出,整個會議聲調大變,一些委員表現得情緒激動,會議氣氛開始緊張起來。各組都談到要"揪出"反對毛主席的壞人。
會議沒有按毛澤東預先的希望開成一個團結的會。陳伯達充當急先鋒,挑起爭論,矛頭直指江青、張春橋等人。兩個集團的鬥爭趨於公開化。
"主席,不得了哇!他們要揪人。"江青氣急敗壞,帶著張春橋、姚文元向毛澤東繪聲繪色地反映大會的情況。會上出現這種背著毛澤東的明顯是有統一布置的"揪人"行動,使毛澤東感到事態已十分嚴重。這次的對手是遠遠超過彭德懷了。如果說1959年廬山會議的"軍事俱樂部"是純係子虛烏有,那麼,林彪軍人集團卻是虎視眈眈,有著隨時可以起事的威懾力量。毛澤東不能不提防把政變經背得爛熟的林彪。
當天下午,毛澤東主持召開了中央政治局常委擴大會議。他開始部署反擊了。
毛、林、周、陳、康"五巨頭"又重新聚集在一起。笑容從毛澤東臉上消失,預示著會議的氣氛是沉重的。"文化大革命"把毛澤東推擁到至高無上的地位,他的指示具有無上的權威。
毛澤東嚴肅地作出三項指示:
第一,立即休會,停止討論林彪在開幕式上的講話;
第二,收回華北組2號簡報;
第三,不要揪人,要按"九大"精神團結起來,陳伯達在華北組的發言是違背"九大"方針的。
毛澤東的目光射向陳伯達,十分嚴厲地說:"你們繼續這樣,我就下山,讓你們鬧。設國家主席的問題不要再提了。要我早點死,就讓我當國家主席!誰堅持設,誰就去當,反正我不當!"
毛澤東的話,使陳伯達丟魂喪膽,使林彪極為難堪。大約為了給林彪留點麵子,毛澤東對林彪說:"我勸你也別當國家主席,誰堅持設,誰去當!"
他的話音裏除了威嚴還透出一種淒楚。這種話是他從未說過的。1959年批判彭德懷的那種高屋建瓴,那種嬉笑怒罵的瀟灑已經從他身上消失了。
毛澤東的一席話,使廬山的政治氣溫驟降。林彪和陳伯達都意識到,這回他們輸了。此後,他們便從政治巔峰上跌落下來,一步步走了下坡路。
葉群、吳法憲等人匆忙撤回、銷毀自己的言論。開始,留守北京沒有來廬山參加前期會議的總參謀長黃永勝也照葉群的部署準備了一份類似的發言稿,聽說山上風雲突變,就悄悄地銷毀了文稿。
8月26、27日,周恩來找吳法憲等人談話,要他們作檢討。吳法憲報告了林彪。林彪說:"你沒有錯,不要作檢討。"葉群則極力安撫左右為難的吳法憲:"你不要緊張,還有林彪、黃永勝在嘛!隻要不牽扯到林彪、黃永勝就好辦。大鍋裏有飯,小鍋裏好辦。"
隨後,葉群、黃永勝召集吳、李、邱布置統一口徑,強調在小組會上發言不能牽涉林彪,黃、吳、李、邱隻講自己,互不涉及。
為了挫敗林彪奪權的計劃,毛澤東決定拿陳伯達開刀。
8月31日,毛澤東寫了《我的一點意見》。毛澤東說:"是英雄創造曆史,還是奴隸創造曆史,人的知識是先天就有的,還是後天才有的,是唯心論的先驗論,還是唯物論的反映論,我們隻能站在馬列主義的立場上,而決不能跟陳伯達的謠言和詭辯混在一起。"毛澤東要求大家"不要上號稱懂得馬克思,而實際上根本不懂馬克思那樣一些人的當"。並把林彪一夥的這次表演形容為"大有炸平廬山,停止地球轉動之勢"。
後來杜修賢回憶道:"開幕時,主席台上坐著毛澤東、林彪、周恩來、陳伯達、康生五位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
"到9月6日九屆二中全會閉幕時,五位政治局常委還剩四位坐在主席台上。他們中間的理論家-陳伯達消失了。
"我記得閉幕那天,氣氛空前地緊張。前幾天許多中央委員還誤中林彪'天才論'的圈套,會場裏響起擁護毛澤東當國家主席的合唱聲。可這時,全場鴉雀無聲,針落聞聲。
"我們記者站在後台,嚇得連大氣都不敢出。
"主席台那四位常委臉上的表情讓人脊梁上哧哧地躥涼氣。毛澤東氣憤裏帶著悲楚;林彪拉著沮喪透頂的瘦臉;周恩來緊抿嘴唇異常嚴肅;康生眼鏡後麵的眼睛閃著捉摸不定的光。我們隻敢探頭朝台上望,腳下就是不敢邁步!"
原來,九屆二中全會根據毛澤東的意見,決定對陳伯達進行審查並展開批判。
就這樣,陳伯達當了林彪的替罪羊,林彪仍然高坐主席台之上,可是,他這時的心情已經不比初上廬山信心滿懷了,在毛澤東心中,他已經"失寵"了。
廬山,對於林彪來說,太熟悉了,在他的政治生涯中既是起點又是終點,曆史選擇了廬山這個神秘的政治舞台,讓林彪上演了極其精彩的大戲。讓我們再把曆史的鏡頭拉回到1959年夏天那次廬山會議,看看在那次會議上發生了什麼。
曆史有時就像風雨一樣變幻莫測,當彭德懷因錚錚真言而遭到不公正待遇的同時,卻使另外一個人獲得了渴望已久的機會
1959年的夏天特別炎熱,黨中央決定在著名的避暑勝地-廬山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以便係統地研究怎樣有效地克服在具體工作過程中出現的"左"的偏差,為完成本年度的大躍進計劃掃除障礙。
在6月底7月初的幾天,中央的決策者們和各地領導人陸續抵達廬山,雖然會麵、交談、笑聲、問好聲不斷,但人們的話語、眉間總是透露出隱隱的不安。
剛剛出國訪問歸來的國防部長彭德懷元帥,也被毛澤東請上了山。
廬山,真是人間仙境,前來赴會的領導者們暫時遠離塵囂,放鬆精神,從容議事。會議最初幾天,與會者大都心情舒暢。
毛澤東談笑風生,鼓勵大家踴躍發言。
關於目前的形勢,毛澤東很欣賞湖南省委第一書記周小舟的三句話,就借用來概括,即成績偉大,經驗豐富(實際上問題不少),前途光明。他專門談到了"大家要冷一下,做冷鍋上的螞蟻,不要做熱鍋上的螞蟻"。
"去年情況本來很好,但帶來一些盲目性,隻想好的一麵,沒想到困難一麵。"
毛澤東用強調的口氣說:"總之,怪話不少,要讓人說。"
毛澤東的定調講話,和廬山的雲霧一樣,驅散了籠罩在人們心頭的暑氣,會議的空氣輕鬆起來。
劉少奇的話更使"神仙"們飄逸起來。他話語不多,但切中要點:
"1958年經驗豐富,教訓深刻,最大的成績是得到了教訓,全黨全民得到深刻的教訓,毫無悲觀、抱怨之必要,不要責備下麵。"
他對會議的總的調子是這樣解釋的:
"成績要講夠,缺點要講透。"
接下來的討論發言,坦率與熱烈,可以說是過去黨的會議上少見的,或許是現實現狀逼使與會者不得不談。
會上的"神仙"在會後的言談中,變得更加直率,更能反映廬山會議前期領導者們對嚴峻的社會經濟形勢、對黨的領導的失誤的沉痛反省。
田家英、吳冷西、胡喬木、陳伯達、李銳等為毛澤東所倚重的"才子"們在7月6日,被一種無形的力量聚合在一起。他們對目前形勢的看法在交談以後,顯出沉重的憂慮。
應毛澤東親自之邀而來的彭德懷元帥,在這種氣氛影響下,也作了不同凡響的發言。他說:
"1957年整風反右以來,政治、經濟一連串的勝利,黨的威信高了,得意忘形-說得意忘形可能重了點,總之是腦子熱了點。去年忽視了工作方法六十條一切經過試驗這一條。吃飯不要錢,那麼大的事,沒有經過實驗。總之,大勝利以後容易熱,就是熟悉的經驗也容易忘記。""褲子要自己脫,不要讓人家拉。江西還在講去年增產百分之六十七,這是脫了外褲,留了襯褲,要一次脫光,省得被動。"
"過日子,國家也要注意風景區,人工湖可以慢點,浪費很大。好多省都給毛主席修別墅,這總不是毛主席讓搞的。"
"毛主席與黨中央在中國人民心目中的威信之高,是全世界找不到的,但濫用這種威信是不行的,去年亂傳主席的意見,問題不少。"
有人在暗示彭德懷,不能再"放大炮"了,但他全然不理,又提出去年毛澤東曾經給他安上的"算賬派"、"觀潮派"帽子之事:"什麼'算賬派'、'觀潮派'……帽子都有了,對於廣開言路有影響。有些人不說真話,摸領導人的心理。解放以來,一連串的勝利,造成群眾性的頭腦發熱,因而向毛主席反映情況,隻講可能的和有利的因素。在大的勝利中,容易看不見、聽不到反麵的東西!"
人們都緊盯彭德懷,有人恨不得堵上耳朵,也有人已經在手心裏攥出汗來了。
彭德懷積鬱久矣,一吐為快,但他哪裏知道,他的講話記錄被柯慶施悄悄地呈送給毛澤東。
夜已經很深了,廬山顯得格外寧靜,點綴在群峰之間的燈火,似乎也在沉默。此刻,彭德懷十分焦慮。毛澤東既然把大家請上山來,就是要好好總結一下近年來的經驗教訓,我為什麼不能找毛澤東談一談,坦陳自己對目前國家社會經濟形勢的看法?
但是,他未能見到毛澤東,因為他剛剛睡下,警衛禮貌地擋了駕。
彭德懷決定用寫信的方式向主席坦陳自己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