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美國的時刻19(2 / 2)

在閱讀和引述這些極富畫麵感的文字的時候,我的淚水不斷地湧出眼眶。

那一天正好是星期六,是發薪水的日子,姑娘們已經換下工裝,穿上了自己的漂亮衣服,排隊領工資,接下來是勞累一周盼來的一個難得的周末,慘劇就在這個時候發生了。

1911年3月25日,她們的鮮血流在街頭,她們扭曲的身體躺在曼哈頓下東區的街道上。與此同時,她們製作的時髦漂亮的女式襯衣,掛在隻隔一個街區的第五大道的時裝店裏,向世人展示著美麗,而美麗背後的悲慘現實,卻需要她們用自己年輕的生命來展示。

就在一年前,在紐約的幾百家血汗工廠工作的工人們曾經舉行過聲勢浩大的罷工,要求提高工資、減少工時、改善工作條件。三角工廠的女工們也是其中的積極參與者,她們特別要求改善工廠的防火設施,但罷工以失敗告終。由於生活所迫,姑娘們不得不回到她們已經意識到隨時會發生火災的工廠。

就在火災發生的幾個月前,紐約市消防局長克洛克在紐約州議會作證說,消防隊救生梯隻能達到7層樓的高度,而在紐約市,上千上萬的人在7層以上的樓層上工作,一旦發生大火,這些人將無處逃生。事後,他痛苦地控訴道,企業主協會召集會議阻礙了要求他們加強防火措施動議的通過。

4月5日,一個陰沉的下午,12萬工人組成了一條長長的、沉默的河流,河流載著椎心之痛,從曼哈頓的心髒淌過。那是一場沉默的遊行,除了哭泣,沒有口號。

在此之前,紐約人並不關心這些近在咫尺的血汗工廠裏的工人們的境遇。但這次災難喚醒了紐約人的良知。“我低下自己的頭,對自己說,我是有責任的。是的,這個城市的每一個男人和女人都是有責任的。”一位學者在他的文章中這樣寫道。人們的負罪感最終落實為一步步的具體措施。

紐約建立了有25名成員的“改進工作場所安全委員會”。委員會頭一年就在紐約視察了1836個工作場所,聽取了222個人的相關證言。這個委員會的第一個四年任期,是大家公認的“工廠立法修法的黃金時期”。美國的《勞動法》就是在這一時期通過的。

三角公司火災慘案成為立法的依據。《勞動法》規定,工作場所每三個月就必須進行一次防火訓練。1912年,立法規定,在7層以上有超過200名工作人員的樓層,必須安裝自動防火噴淋係統。而在任何一個超過2層、雇員超過25名的工作場所,都必須安裝自動報警係統。

根據委員會的建議,到1914年,紐約州共通過了34項改善工人工作條件和勞動安全的法律。這些法律的通過,被看作是“進步時代”最重要的成果。

鬥轉星移,20世紀80年代,製造業開始向中國轉移。1993年11月19日,深圳葵湧鎮的致麗玩具廠發生了一起類似的火災,87名女工因為工廠緊鎖大門、窗戶封閉而無法逃脫,葬身火海。多年之後,香港一些公益組織通過多年艱苦的努力,終於從貼牌的意大利公司那裏要到了幾十萬美元的賠償金,現在卻因為當地不配合而找不到所有遇難者的名單和家屬的聯係方式,而這場僅僅過去十幾年的慘劇已經在公眾的視野中消失了。

在目睹三角公司火災的人群中有一位名叫弗朗西斯·帕金斯的年輕女孩。1961年3 月25日,是三角女式襯衣工廠大火災五十年紀念日。一群老婦人來到當年她們從烈火中逃生的大樓前,悼念死於那場大火的姐妹們。當年的那個小女孩,已經成為美國勞工部長——美國政府內閣中的第一位女性。在紀念儀式上弗朗西斯·帕金斯回憶了那場大火如何喚醒了美國的良心,也埋下了她心中為改變勞工命運和捍衛女性權利而奮鬥的種子。

2001年2月15日,三角女式襯衣工廠大火的最後一位幸存者——羅絲·弗雷曼女士去世,享年107歲。美國各大媒體報道了她去世的消息。

2001年3月14日,紐約市議會以壓倒性票數通過了一項反血汗工廠提案。根據這項提案,政府不得用納稅人的錢來購買血汗工廠的產品,諸如警察和消防隊員的製服,等等。朱利安尼市長否決了這項提案,但市議會又以44∶4的壓倒性多數廢除了市長的否決。

三角公司的事件後來被寫進美國高中曆史教材,成為美國現代主流價值觀的一部分——生命的價值重於財富。

工廠地板上到處都是碎布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