秩序與公正 《寂靜的春天》,明天的預言
在《寂靜的春天》之前,人類從來沒有討論過“環境保護”的話題。
20世紀60年代,工業化高歌猛進和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讓人類的自信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征服大山、征服大河、征服太空——跨越意識形態和發展水平,成為全世界的口號和奮鬥目標。
從人類文明誕生的時刻開始,人類就受製於自然,自然災害、疾病讓人類長期處於饑餓和病痛之中。征服與控製大自然,成為人類的終極夢想,從來沒有人懷疑過這一美好願望的正當性。
在生產力水平和科技發展最先進的美國,一位女作家開始挑戰這個幾千年來從未被懷疑過的基本理念。
“資產高達3億美元的農藥製造商們近來被一位文靜的女作家搞得焦頭爛額,這位作家的科普作品因為其精致與簡潔而受到高度讚揚。這位女作家名叫蕾切爾·卡森,其著作《我們周圍的海洋》和《大海的邊緣》是1951年和1953年的暢銷書。作為一名海洋生物學家,卡森女士的作品溫和而詩意地描繪了大海及海邊的生命世界。然而在她的新書中,更多的是尖銳而不是詩意,卡森女士不再那麼溫和了,她批評說,農藥的廣泛使用已經極大地危害了生態平衡。她說,農藥不僅殺死了害蟲,而且殺死了人,並對野生生物、土壤與水產生危害。”1962年7月22日的《紐約時報》開始關注女作家和農藥製造商之間的一場論戰。此時,卡森的書還沒有正式出版,書稿在《紐約客》雜誌上的連載已經讓農藥製造商們坐不住了。
在過去了幾十年,農藥製造商們一直被當作農業的天使,由於農藥的大量使用,美國的糧食產量迅速增長、農業生產率水平快速提升、農業人口不斷減少。他們從來沒有想到過會有人抹殺他們的功績。《紐約時報》的文章中重點闡述了來自農藥製造商們的反應:
“一些農業化學品製造企業讓他們的科研隊伍逐字逐句分析卡森女士作品,另一些公司則準備辯訴狀去保護他們產品的應用。他們在華盛頓和紐約舉行會議,起草聲明,並策劃反擊。”
“製造商認為卡森女士提出的是一種單方麵的情況,忽略了現代農藥的發展與使用帶來的許多益處,例如食品產量的提高,農作物發病率的減少。”
“一位化工公司的總裁在一次聲明中說,卡森女士不是作為一個科學家,而是作為一個充滿幻想的保衛生態平衡的狂熱衛士進行寫作。”
比起卡森後來遭遇到的攻擊,1962年夏天遭遇到的這些批評僅僅是毛毛雨。
蕾切爾·卡森於1907年5月27日生於賓夕法尼亞州的一個小鎮上,她的童年是在鳥語花香的鄉下度過的。漫山遍野的野花,清澈的溪流,鳥兒、青蛙和昆蟲的鳴叫是她快樂童年生活的背景。她童年的大部分時間都是一個人在樹林和小溪邊度過。她開始想成為一個作家,在拿到文學碩士學位之後,她改變主意,開始學習生物學,在馬薩諸塞州的伍茲霍爾海洋生物實驗室攻讀研究生。畢業後,1935—1952年間她一直供職於美國聯邦政府所屬的魚類和野生生物署。紮實的文字功底和生物學教育背景,讓卡森迷上了科普寫作。幾本有關海洋生物的科普書,讓卡森成為一名小有名氣的科普作家。
《寂靜的春天》的寫作緣起於一封友人的來信。1958年1月,卡森接到她的一位朋友的一封信。朋友在信中寫到,1957年夏,州政府租用的一架飛機為消滅蚊子噴灑了大量的DDT。飛機飛過她和她丈夫的農場,農場裏有一塊飛禽保護地。第二天,她的許多鳥兒都死了。她希望卡森利用她的影響力呼籲政府不要再進行這樣的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