秩序與公正 鐵路:壟斷與競爭之間
1970年,剛剛合並不到兩年的賓州中央鐵路公司走到了破產邊緣。
“昨天,國內最大的鐵路運行係統告知聯邦法官,他們無法償還債款,依照《破產法》的規定,公司申請重組已被批準。”1970年6月22日,《紐約時報》登出了美國鐵路要出大事的消息。
兩年前,一直作為死對頭的美國最大的兩家鐵路公司——賓夕法尼亞鐵路公司與紐約中央鐵路公司在政府的撮合下宣布合並。美國人把這一合並當作美國鐵路重新煥發青春的好兆頭。
“賓州中央公司的股票在1968年的時候曾經高達每股86美元,但在上周五卻以1125美元收盤。鐵路公司的管理人員一直把長期存在的金融問題歸咎於不能盈利的客運業務,而公司的貨運利潤不足以彌補持續增長的客運業務。”《紐約時報》報道了公司員工對公司無法盈利的看法。但局外人更普遍的看法是,合並後的兩個公司的領導班子並沒有實現真正的融合,合並並沒有解決美國鐵路運營落後、缺乏競爭力的狀況。
賓夕法尼亞鐵路是美國最早的鐵路網,總部位於費城。從19世紀中葉開始,賓州鐵路公司不斷發展,先後合並了大大小小總共800家鐵路公司,一度成為全世界最大的上市公司,年度預算比美國政府還大,在長達一百年的時間裏,賓州鐵路公司每年都給股東分紅。
紐約中央鐵路總部位於紐約市。其路網主要集中於美國東北部的新英格蘭大部分地區以及加拿大東部,是僅次於賓夕法尼亞鐵路公司的美國大鐵路公司。位於紐約市曼哈頓的大中央車站,為紐約中央鐵路所擁有,現在成了紐約的著名旅遊景點。這座1913年正式啟用的老車站已經存在了一百年,現在依舊熙熙攘攘。1983年,紐約大中央車站被列入美國國家曆史文物保護名冊。
進入20世紀60年代,高速公路網的建成和航空業的發展對鐵路形成了巨大的衝擊。賓夕法尼亞鐵路公司和紐約中央鐵路公司都陷入了步履維艱的地步。1968年,聯邦政府主持了紐約中央鐵路與賓夕法尼亞鐵路的合並,成立了賓州中央鐵路。然而,好景不長,弱弱聯合並沒有讓兩家鐵路公司走出困境。因為一筆債務到期,公司試圖以115%的利率發行1億美元債券遭到失敗,公司走到了破產的邊緣。之後隻好請求政府為其2億美元的貸款計劃提供擔保。
“盡管公司在星期日急於尋求法院保護,不過賓州中央公司董事會稱不會波及公司的客運和貨運。尼克鬆政府決定不再為賓州中央公司和它的鐵路分公司賓州中央運輸公司高達2億美元的貸款提供擔保。此項決定宣布兩天後,公司按照《聯邦破產法》的第77款提出破產申請。”
此前,根據1950年頒布的《國防生產法》,賓州中央鐵路公司的高層和聯邦政府官員之間進行協商,國防部本來已經同意為其高達2億的銀行貸款作擔保,但兩天後國防部宣布改變態度,決定不再為貸款擔保。對一直備受嗬護的鐵路公司來說,聯邦政府不再為其貸款進行擔保是一個大的打擊。
盡管落入如此尷尬的境地,但賓州中央鐵路公司的大佬們並不著急,他們知道所謂“破產”並不意味著倒閉清算,而是真正的保護。《破產法》第77款1933年3月3日由胡佛總統簽字的最後一條法令——“根據破產法,這一條款給鐵路公司提供了和工業企業相反的規定。在普通的破產案中,公司的資產或財產無論剩下什麼都會轉化為現金,然後分發給債權人。然而按照有關鐵路公司的條款,會成立一個托管委員會來解決債務問題,保護它的財產和鐵路的正常運營。”鐵路不會破產——作為工業化的象征和國計民生的基礎行業,鐵路在世界各國一直被當作一個特殊行業對待。
20世紀60 年代,越來越多的美國人選擇了汽車和飛機作為日常交通工具,但按照聯邦政府規定,鐵路客運作為一項具有一定公益性質的基礎服務,並不能因為虧損而取消。客運成為鐵路公司的累贅。鐵路公司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局,要麼允許鐵路公司關閉不盈利的客運線路,要麼繼續給私營鐵路公司的巨額虧損補窟窿,政府麵臨兩難選擇。最後,在全世界國有化浪潮風起雲湧的20世紀70年代初,尼克鬆居然也作了一項讓保守派人士大跌眼鏡的決定——成立半國有化的國家鐵路客運公司,接管全國大多數鐵路公司的客運線路。1971年,國會通過了鐵路客運服務法案,美國國鐵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