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美國的時刻10(2 / 2)

《紐約時報》的報道繼續指出:“他們認為這是指出了一條可以使國內大公司繼續生存下去的途徑。他們滿意地回憶起塔夫脫總統曾經特別說明,不是純粹的規模大小而使一個公司或聯合體遭法律禁止,也不是他的經營廣度或範圍或資本額,而是它是否做了兩件事——控製價格和控製產量。”標準石油公司雖然被肢解,但懸而未決的“另一隻鞋子”總算落地了——大公司可以繼續他們的擴張,隻要守規矩。

一百多年過去了,被肢解成眾多小公司的標準石油公司的血脈現在依然在世界最著名石油公司的係統中流淌。印第安納標準石油改名為阿莫科石油(Amoco),現為英國石油—阿莫科公司的一部分;新約標準石油改名為美孚石油(Mobil),紐澤西標準石油改名為艾克森石油(Exxon),現在分別是艾克森美孚公司的一部分。加利福尼亞標準石油改名為雪佛龍石油(Chevron),現在是雪佛龍公司的一部分。經曆了一百多年的分分合合,當年30多家標準石油的分支公司,現在又回到了幾家巨頭的名下。石油行業依然是世界壟斷程度最高的行業之一。

而對一百多年前的這次判例,到目前仍然是眾說紛紜,不同政治派別對這次判決的正當性和效果的評價完全不同。

洛克菲勒的孫子戴維·洛克菲勒在他回憶祖父光輝業績的著作《洛克菲洛回憶錄》中,用憤懣的行文為其祖父“平反”。戴維是哈佛大學經濟學博士,著名自由主義經濟學家哈耶克的學生。戴維對於有人稱呼祖父是“他那個年代最大的罪犯”耿耿於懷。戴維說:“所謂標準石油公司欺騙寡婦鰥夫遺產、爆炸競爭對手的煉油廠、不擇手段毀滅競爭對手等指控都是絕對的無中生有。事情的真相是,標準石油公司在交易當中,比許多競爭對手更受人敬重。向與其競爭的煉油廠提供的報價不僅真誠,而且慷慨大方”,“競爭對手常常僅僅為了有機會被再次收購而重新入市開張。祖父的合夥人們對這種持續的‘訛詐’叫苦不迭”。其他一些學者也指出,標準石油的壟斷並沒有造成價格上漲,反倒是因為產量的增加和成本的降低使煤油的價格降低了。

戴維提出的實際上是一個經濟學上常年揪扯不清的問題,這個問題一直延續到現在:大企業的規模效應帶來的生產率的提高、成本的下降、大規模的科研投入和有可能帶來的壟斷行為對經濟帶來的影響孰輕孰重?如果當年洛克菲勒的標準石油壟斷美國石油產業應該被肢解,那麼一百年後比爾·蓋茨的微軟是否也應該被肢解?顯然,消費者和政府都沒有這樣的熱情。

標準石油公司被肢解有一個現在已經不存在的社會背景,那就是20世紀初美國風起雲湧的進步主義運動。在這場民眾對大企業和黑惡勢力反擊的社會運動中,一位名叫艾達·塔貝爾的女記者,向洛克菲勒發起了挑戰。童年時代的塔貝爾在油田度過,經曆了其父親的企業被洛克菲勒強行兼並的痛楚。她在雜誌上連載的長達800頁的調查報告將洛克菲勒描述成一個嗜血、冷酷的石油寡頭,並為標準石油最終被判解體提供了強大的民意支持。一本名叫《打敗洛克菲勒》的書記錄了那段曆史,這本書同時也將塔貝爾的調查報告評價為新聞記者影響社會進程的經典案例。

再回到洛克菲勒,這位傳奇富翁的後半生和他的前半生同樣充滿著傳奇色彩。實際上,塔貝爾和法官們為之奮鬥多年肢解掉的標準石油公司早已經是沒有洛克菲勒的標準石油了。早在1896年,洛克菲勒就“金盆洗手”光榮退休。標準石油被判解體讓洛克菲勒收回了大量股份,他用這些錢成立了自己的基金會,全力投入慈善事業。以他名字命名的基金會培養了12個諾貝爾醫學獎獲得者。他對全球醫療事業作出的貢獻比他在石油產業的影響更加久遠和廣泛,著名的北京協和醫學院就是洛克菲勒基金會捐助的。

1937年5月23日,98歲的洛克菲勒在他的別墅裏去世。他投身慈善事業41年,巧合的是,他的從商時間也是41年。又過了幾十年,又一位世界首富以洛克菲勒為榜樣,在達到事業頂峰的壯年急流勇退,專心投入慈善事業,這個人叫作比爾·蓋茨。

兩位距離百年的世界首富走出了相似的人生軌跡——前半生掙世界上最多的錢,後半生花世界上最多的錢。這應該是企業家們最終贏得社會尊敬的最佳路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