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美國的時刻6(1 / 2)

秩序與公正 股災:新千年的歡迎儀式

1901年來了,如同一百年後中國人對新世紀的熱切期待一樣,全世界沒有哪個國家比美國人更歡欣鼓舞地期盼著新世紀的到來。此時,美國已經取代英國成為世界第一經濟大國,摩天大樓拔地而起,鐵路橫貫東西兩岸,莊稼地裏麥浪滾滾,高爐前鋼花四濺。正所謂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大西洋海底光纜把倫敦和紐約的金融市場連接到了一起,華爾街無論是從規模還是影響力上都已經擺脫了小兄弟的角色,已經和倫敦平起平坐。紐約證券交易所已經成為這個最新崛起的國家繁榮的標誌,一係列眼花繚亂的兼並重組在這裏上演,無數普通美國人通過買賣股票,給他們帶來人生第一筆“財產性收入”。

但是,災難總是在最樂觀的情緒中孕育的,一種美國人還不熟悉的股災也在悄悄地向著華爾街出發了。

1901年5月10日,《紐約時報》的編輯用一個豆腐塊的篇幅發表了一位實習記者獲得的八卦消息:“紐約州特洛伊5月9日訊,該市著名的啤酒釀造商小塞繆爾·波爾頓的屍體今天在一個熱啤酒桶中被人發現,波爾頓先生不久前剛駕車旅行歸來,並與朋友作了愉快的交談。大約中午時,有人在冒著熱氣的啤酒桶旁邊發現了他的帽子,之後發現了他的屍體,人們在啤酒桶附近還發現了他的外套、手表和袖珍書。人們普遍認為這是一起自殺事件。”如果沒有下麵一句話,這樣的社會新聞是不大可能登到這家財經大報的版麵的。這篇報道的最後一句是:“據說波爾頓先生近來在股票上損失慘重。”

讓波爾頓先生在自己心愛的啤酒桶中結束生命的原因是他在“北太平洋鐵路”股票上的賣空行為。

故事的真正導演是華爾街大亨J.P.摩根和他的對手們。20世紀開始的頭二十多年,美國的真正主宰者是摩根。一個至今仍被華爾街津津樂道的段子是這樣定義“摩根”的:老師問學生,是誰創造了世界?一個小男孩站起來回答說,上帝在公元前4004年創造了世界,但在公元1901年,世界又被摩根先生重組了一回。

在一幅廣為流傳的摩根先生的照片上,身體壯碩、留著八字胡的摩根坐在椅子上,目露凶光,手上握著一把亮閃閃的匕首。其實,那是黑白照片上被過度曝光的椅子把手,但手握匕首,更符合老百姓對這個資本大亨的想象。

1900年12月12日,在紐約第五大道的一家俱樂部裏,八十多位華爾街最有頭有臉的大亨們歡聚一堂,暢想新世紀美國經濟麵臨的挑戰和機遇。卡耐基鋼鐵公司總裁施瓦布的激情演講深深打動了在場的銀行家和實業家們,施瓦布提出一個驚世駭俗的構想——美國鋼鐵業應該進行一次大合並,組建一家世界上最大的鋼鐵公司,稱霸世界鋼鐵市場。在晚宴結束的時候,摩根已經決定,這一票幹定了。

很快,施瓦布在曼哈頓哈德遜河畔的一個高爾夫球場,撮合了摩根和鋼鐵大王卡耐基劃時代的一場球賽,球賽結束的時候,卡耐基以48億美元的價格把他的公司賣給了摩根出麵組織的鋼鐵辛迪加。新成立的公司叫作合眾國鋼鐵公司,資本總額達到14億美元,這個數字有多大呢?把這個數字乘以65就是當時全美國製造業的總資本——90億美元,摩根組建的儼然是一家巨型“央企”。它超出想象的規模,甚至給把冒險當作習慣的華爾街帶來了一些莫名的不安。

摩根在“重組世界”以後,滿懷一覽眾山小的豪情遠赴歐洲休假。

在摩根休假的時候,一個叫哈裏曼的人開始蠢蠢欲動,但他並沒有意識到,他的真正對手是大佬摩根。哈裏曼是聯合太平洋鐵路公司的老板。1901年,哈裏曼在謀求北太平洋公司控製的一小段鐵路時遭到了拒絕,他認為那段鐵路會威脅到他所擁有的鐵路的運營,於是,像很多有氣魄的老板一樣,哈裏曼決定通過收購北太平洋公司來永遠地解決這個問題。

與哈裏曼合作的銀行家是雅各布·謝弗,而北太平洋公司的老板希爾是摩根銀行的重要客戶。雅各布·謝弗很快介入了這場股票爭奪戰,摩根銀行豈會袖手旁觀,兩家鐵路公司的戰鬥變成了兩個財團的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