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養真經
所謂同情心就是一種對他人的不幸和困難產生共鳴,並付予行動對他人進行關心、支持、援助的情感,是人的道德情感之一。
美國《育兒》雜誌網站刊登文章指出:孩子的同情心與生俱來,隻不過它需要父母的培養和嗬護。
著名教育家陳鶴琴先生曾說過:“同情行為在家庭裏在社會裏是一種非常重要的美德。若家庭裏沒有同情行為,那父不父,母不母,子不子,家庭就不成為家庭;若社會裏沒有同情行為,爾虞我詐,人人自利,社會也不成社會了。”沒錯,同情心是女孩應具備的一種非常重要的人格品質。
其實,所謂同情心就是一種對他人的不幸和困難產生共鳴,並付予行動對他人進行關心、支持、援助的情感,是人的道德情感之一,而這種情感正是兒童品德培養的重要內容,將對她們日後順利融入社會,協調人際關係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一天,媽媽帶著愛愛去同事家做客,結果同事的小兒子因為生病在吃飯的時候,突然嘔吐起來,桌上、地上都是嘔吐物。愛愛看到後捂著自己的鼻子說著:“真臭,真臭!”並且皺著眉頭一副討厭和譏笑的樣子。這時,媽媽趕緊帶同事兒子去廁所,輕輕拍著小男孩的脊背,待同事兒子停止嘔吐後,媽媽問愛愛:“剛才小哥哥為什麼吐了?”“可能生病了。”“那你生病時,感覺怎樣?希望別人怎樣對待你?”“我上次生病很難受,媽媽照顧我。”愛愛說完有些領悟了過來,然後學著媽媽剛才的動作,輕輕拍著小哥哥的背,還拿起桌上的水讓小哥哥漱口,最後還拿來餐巾紙給小哥哥擦嘴。
美國《育兒》雜誌網站曾刊發文章指出,孩子的同情心與生俱來,隻不過它還需要父母的嗬護與培養。眾所周知,在這個日益充滿競爭的社會,無論是成人還是孩子似乎都變得冷漠和自私,變得隻關心自己的快樂,而無視別人的痛苦,甚至會把自己的歡樂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這樣的女孩不是很可怕嗎?
既然女孩天性就具有同情心,而且同情心又是女孩愛心的體現,那麼作為父母的我們就應該從日常生活中找尋方法來培養女孩的同情心。
方法一:善於發現和保護女孩的同情心
一位兒童心理學家曾說:“如果我們富於同情心,那麼當他們處於危險境地時,我們就有一種幫助對方的強烈衝動。”其實這種強烈的衝動是女孩與生俱來的,因為“性本善”,具有同情心的孩子能夠敏銳地覺察到別人的困難和需要,並進而產生同情的情感與幫助的行為。
有一位母親的教育經驗是這樣的:
一天,女兒從幼兒園回家後對我說:“媽媽,我們今天在樹下玩的時候,發現一隻死了的小狗狗,特別可憐,老師說肯定是燒樹葉時被燒死了。小狗狗會有多疼呀!我們班小朋友都哭了,老師和我們一起把它埋了。”“那你哭了嗎?”我故意問她。“我沒哭出來。”女兒看著我,有些不好意思地說。“沒關係,你難受就說明你有同情心,有同情心不一定都要哭的。”我開始幫助女兒校正著她的想法。“你說它特別可憐,就說明你同情它。會同情別人是件好事。上次奶奶生病的時候,你不是把你的好吃的給奶奶吃了嗎?這說明你是一個有同情心的孩子。”女兒聽了我的話,若有所思地去玩了。後來的兩個星期裏,女兒還是在不斷地提起那隻被燒死的小狗狗,每次提起,表情也是充滿傷感,神色黯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