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德黑蘭——強權者的盛宴
端坐在克裏姆林宮內的斯大林,已經有充分的信心預測最後的勝利。1943年11月7日,他發布了最高統帥命令(第309號),號召全體紅軍軍人以及敵後遊擊隊,“為徹底粉碎德國法西斯侵略者而戰”。
外交領域,和德國人媾和的必要性下降了。
倒是需要把所謂的“盟友們”召集過來,商量一下未來戰果的分配。
於是便有了1943年10月19-30日的蘇英美三國莫斯科外長會議:莫洛托夫、艾登、赫爾。後期還有中國代表。
會議產生了著名的《中蘇美英四國關於普遍安全的宣言》。蘇聯接受了美國提出的原則,表示要將戰爭繼續到德國徹底失敗和無條件投降為止。如果敵對方有媾和企圖,同盟國內必須互相通報和協調。《蘇美英三國關於德國暴行的宣言》還提出要懲辦德國戰犯。
蘇聯的上述表態,使德國內部親俄勢力(包括支持和反對希特勒的兩派)極為失望。他們原本指望斯大林能更理性一些,不要和美國人一道把德國逼入絕境。
斯大林也未必不明白:羅斯福提出要德國“無條件投降”和懲辦戰犯,無非是逼迫希特勒破釜沉舟,和蘇聯死戰到底。待到蘇德流盡獻血,美國人最終再來收取漁翁之利。
但東線最新戰局表明,紅軍具備徹底打敗德國的實力。控製中東歐的前景無疑對斯大林具有極大的誘惑力。況且他手頭擁有流亡的德共,一些德國將軍也願意和蘇聯合作。因此,希特勒徹底消失後,建立一個親蘇的德國政府並非不可能。
但美國人更感興趣把德國從民族角度徹底消滅掉!莫斯科會議上討論了戰後奧地利的獨立,還有瓜分德國。美國人主張分成三塊或者更多,英國人特別強調將普魯士和德國分開。俄國人對此態度曖昧。由於無法取得一致,各方最終決定,將戰後德國問題交給未來的“歐洲谘詢委員會”解決。
會議上,各方圍繞東歐、意大利、法國問題也開始了較量。波蘭問題顯得尤其敏感。西方國家希望蘇聯和波蘭流亡政府恢複外交關係。換句話說,希望把俄國人限製在戰前勢力範圍內。斯大林當然不會接受這一點:在他看來,俄國人留了那麼多血,如果連一個聽話的波蘭都換不來,戰爭就算是白打了!
另外,美國人還致力於爭取俄國對日宣戰。
會議結束後的宴會上,美國人獲得了斯大林的初步承諾,而且暫時還沒開出什麼價錢。斯大林大概希望以此在其他問題上爭取主動。
莫斯科會議,是外交部長們的戰場。接下來,就要輪到領袖們親自上場了。斯大林——革命的大酋長,不擇手段的新型凱撒;羅斯福——貌似君子的陰險騙子,夢想用美元支配世界;丘吉爾——個性突出的文學老青年,實力最弱的現實主義者。
羅斯福、丘吉爾曾建議將會議地點——領袖們的角鬥場——設在開羅、巴格達,甚至可以在沙漠裏架上3個帳篷;但斯大林卻堅持在蘇聯和西方共同勢力範圍的伊朗首都德黑蘭,理由是便於他指揮蘇德戰局,尤其是日托米爾方向有些麻煩的情況下。
為此,他將有生以來第一次乘坐飛機,機型為C——47.斯大林頗為重視自己的人生安全,拒絕乘坐由遠程航空兵司令戈洛瓦諾夫上將駕駛的飛機,而上了一位上校的飛機。畢竟軍銜往往和飛行能力是成反比的。
1943年11月28日——12月1日,進行了永載史冊的德黑蘭會議。丘吉爾自我陶醉的宣稱,這是“人類有史以來最大一次世界力量的聚會”,雖然他的力量最小。會議中“三巨頭”的勾心鬥角,和他們施展出來的個人魅力,足夠撰寫另外一部專著。圍繞期間的所謂“德國間諜風波”,還產生了由阿蘭德龍主演的著名電影。
作為回報,斯大林居然也笑嘻嘻地讚成起羅斯福把德國瓜分為5國的計劃,還提出蘇聯要吞並柯尼斯堡。這令主張孤立普魯士,建立一個多瑙河聯邦的丘吉爾頗為被動。
羅斯福和斯大林真的建立了彼此信任的關係?當然不可能。他們不過是以某些細節上的一致,向丘吉爾說明一個簡單的現實:根據實力對比,美國和蘇聯才是真正的談判對手,所謂大英帝國不過是個陪襯。至於德國問題,斯大林早就留了一手,說這隻是“初步研究”。
會談中,三方繼續就波蘭(包括波蘭的邊界)等問題討價還價。斯大林原則上同意參加對日作戰,但又暗示要些謝禮(不凍港)。羅斯福主動迎合,宣稱應把大連化為自由港。從這一刻起,美國人開始玩起用中國領土換取俄國武力的把戲,德黑蘭會議隻是個開始。
分地盤劃範圍之外,三巨頭還搞了些個人互動。丘吉爾向斯大林獻上寶劍,作為對斯大林格勒大捷的賀禮;丘吉爾過69歲生日,三巨頭聚在一起吃吃喝喝;斯大林對刺激丘吉爾有特別的興趣,戲言要處決5萬德國軍官,搞得後者精神過敏。
1943年12月1日過後,德黑蘭會議成為了曆史。一個政治笑話概括了這次會議:丘吉爾說:“我夢見自己成為了世界主宰”;羅斯福說:“我夢見自己成為了宇宙主宰”;斯大林慢條斯理的回答道:“我沒有批準對兩位的任命”。
在德黑蘭過足指點全球江山,劃分世界範圍的癮,斯大林回到了莫斯科。12月中旬,朱可夫元帥受召回京,與華西列夫斯基一道彙報前線戰況。正是他們兩人協調的4個蘇聯方麵軍摧毀了曼施坦因的第聶伯河防線。斯大林向他們宣布了西方將開辟第二戰場的消息,同時聲稱,假使西方不動手,蘇聯也要單獨擊敗德國!
斯大林的心情變得輕鬆起來,邀請朱可夫等人到他家吃飯。朱可夫乘機再次提出對德軍實施大合圍。斯大林這次改變了態度,底氣十足的回答:“我們更強大了,我軍更有經驗了。現在我們不僅能夠,而且應該實施合圍德軍的戰役”。
差不多同時,希特勒也邀請日托米爾反擊有功的第7裝甲師師長曼陀菲爾,與他共度1943年的聖誕節,並決定送50輛坦克給曼陀菲爾做“聖誕禮物”。
但東部前線的大量德軍官兵卻無法歡度聖誕。寒冷的雪野上,俄國大炮向他們噴射鋼鐵和火焰,黑壓壓的俄國坦克群引導著密集散兵線吼叫著衝擊碾壓過來!
東線將在狂暴的雪火烈焰中迎來1943年和1944年的交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