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瓦圖京卷土重來
瓦圖京不打算給曼施坦因半天的喘息機會。
利用德第48裝甲軍糾纏於西北科羅斯堅方向的有利時機,瓦圖京將主力展開於基輔以西的中央戰線。在此集中了近衛第1集團軍,第18、第38集團軍,近衛坦克第3集團軍,坦克第1集團軍。賦予上述重兵集團的任務是:發起強大攻勢,擊潰布魯西洛夫德軍,隨後向日托米爾、別爾季切夫、文尼察方向發展進攻。
主攻集團兩側,還將采取兩個輔助攻勢:北翼,第60集團軍和近衛第1集團軍一部,攻擊拉多梅什利德軍,突向斯盧奇河。第13集團軍突擊科羅斯堅、沃倫斯基新城和薩爾內;南翼,第40、27集團軍突向白采爾科維、烏曼,爭取與烏克蘭第2方麵軍右翼會師。
與此相比,德第4裝甲集團軍至12月26日,隻剩下22個師外加一個軍級集群。蘇軍主攻方向上,德軍兵力更為薄弱,主要由第8、19裝甲師和“帝國”師支援。兩軍的大致態勢為:
北翼,蘇第13、60集團軍,對德第59軍;中部(日托米爾方向),蘇第1近衛集團軍和第18集團軍,對德第13軍;南部,蘇第38、40、27集團軍,對德第7軍和第24裝甲軍;蘇軍坦克預備隊為第1坦克集團軍和第3近衛坦克集團軍,德軍為第48裝甲軍;由於德軍指揮關係不斷變化,上述序列隻能說是“大致上”的。另外,根據德軍序列,以及曼施坦因和勞斯的說法,德第42軍(原隸屬於第8集團軍)的指揮部也在這一線,並被用於保衛日托米爾方向。
資料依據:《巴巴羅薩至柏林》;《裝甲戰役——勞斯將軍的東線回憶》;《失去的勝利》;德第4裝甲集團軍1943年12月26日序列;《蘇聯軍事大百科全書》地圖;另外,參考蘇德雙方11月中下旬態勢圖各一張1943年12月24日,即曼施坦因反擊結束的第二天,蘇軍在預定主攻方向實施了50分鍾的炮擊和空襲,隨後掀起排山倒海般的強大攻勢!
12月25-28日,其他集團軍也開始進攻。由於德軍裝甲主力還在西北方,留在這一線的兵力薄弱,很快從布魯西洛夫被趕了出來。德第8、19裝甲師,以及第25裝甲師等部隊被打得潰不成軍。為了擴大戰果,蘇近衛坦克第3集團軍和坦克第1集團軍很快就進入了突破口。
蘇軍的進攻完全出乎德方意料之外。此時,曼施坦因正在視察後方預備隊第20裝甲步兵師,還在當地慶祝了聖誕節。對紅軍攻勢的最初報告,他也不以為然。直到晚上,曼施坦因才覺察到大事不好。
發覺判斷失誤的德國人,趕緊命令第48裝甲軍放棄梅列尼方向的陣地,以3個裝甲師南下救援。另外,從中央集團軍群調來的第18炮兵師也開向日托米爾。
德軍第18炮兵師前身為第18裝甲師。在該師基礎上,10月1日組建了第18炮兵師。下屬第88、288、388炮兵團,第18裝甲步兵營,第741強擊火炮連、第280陸軍高射炮營。年底從中央集團軍群調往第24裝甲軍。
按照勞斯的說法,該師參戰前擁有60門輕型和40門中型火炮(這裏所謂“輕中型”,就是我們一般所謂“中重型”),還有24輛強擊火炮。另一說為:9門210毫米榴彈炮、30門150毫米加農炮、48門105毫米,十幾門100毫米。
第18炮兵師是一支全摩托化部隊。和純粹擔任火力支援的蘇聯炮兵師不同,德軍高層竟指望它能夠起裝甲師的作用!梅倫廷對該師印象很差,說它既不適合防禦,也不適合進攻,隻會堵塞道路,丟失大炮。
聖誕節這天,第48裝甲軍軍部趕到日托米爾。除了原有部隊外,前線被擊潰的第8、19裝甲師和“帝國”師也劃歸其指揮。日托米爾城現在熱鬧非常,忙著逃命的第13軍和第24裝甲軍的運輸車和後勤人員,加上新調來的第18炮兵師,總計2萬多人和上千車輛擁擠成了一團。而第48裝甲軍的援兵:第1、7裝甲師和“希特勒”師,也必須從這裏通過。
巴爾克隻能采取強製措施,保證第1裝甲師從城內“擠”了過去。該師隨後與“帝國”師和第8裝甲師接上了頭。但第19裝甲師和第8裝甲師一部卻被蘇軍分割在南麵。巴爾克令其向日托米爾以南突圍,並以“希特勒”師接應。但“希特勒”也被堵塞在路上,根本來不及救援。
第19師的無線電哀號起來:“我們遭到了30輛敵人坦克的攻擊,已經沒有燃料。求救!求救!求救!”隨後陷入靜默。6小時後,巴爾克獲知第19裝甲師西撤成功。為了逃避蘇軍追擊,該師避開公路,沿著林間道路逃跑,最終在26日與“希特勒”師會合。
蘇第3近衛坦克集團軍和第4近衛坦克軍,繼續推向拉多梅什利和日托米爾,德第13軍支撐不住,被迫南撤向別爾季切夫。但蘇軍第1坦克集團軍已搶先一步,衝向別爾季切夫以南的交通樞紐卡紮京。德軍在此隻有第20裝甲步兵師的一個團級戰鬥群,外加第18炮兵師的24輛強擊火炮,無力抵禦紅軍進攻。12月28日,蘇軍以第11近衛坦克軍從西北,第8近衛機械化軍從東麵,迂回並占領了卡紮京。日托米爾——別爾季切夫一線的大量德軍,麵臨被切斷的危險。
德軍趕緊組織反擊。第48裝甲軍把150輛可用坦克全部投入戰鬥。12月27日,“希特勒”師占領了別爾季切夫以東陣地。第二天,第1裝甲師通過該地,開始反擊卡紮京。第7裝甲師也在調動中。
蘇軍以第8近衛機械化軍保衛卡紮京,第11近衛坦克軍則由東南繼續進攻別爾季切夫。另外,蘇第3近衛坦克集團軍也由西北方迂回南下,衝向別爾季切夫德軍的後方!圍繞別爾季切夫——卡紮京的交通樞紐,兩軍龐大的坦克兵團形成犬牙交錯的複雜態勢!
12月29日,兩軍全線激戰,隨即則是德軍的全線失利。“希特勒”師在30公裏正麵與紅軍交鋒,40輛蘇聯坦克突破該師陣地,衝入其後方;第1裝甲師的反擊僅取得微弱進展;第7裝甲師也遭到強大抵抗,前進受阻。
巴爾克無計可施,隻得縮短防線,將2個師撤至別爾季切夫兩側。12月30日,第1裝甲師和“希特勒”師沿著結冰的地麵,艱難的完成了撤退,至中午建立起新的防線。
惡劣的天氣和地況,卻沒有阻止瓦圖京的進攻。至12月29日,蘇軍已經把突破正麵擴大到300公裏,向縱深前進約100公裏。1943年12月31日,紅軍第1近衛集團軍和第18集團軍奪回了日托米爾。1944年1月4日,原第48裝甲軍軍部所在地白采爾科維落入紅軍之手;1月5日,別爾季切夫也被蘇軍奪取。
短短六七天內,曼施坦因動用強大裝甲部隊奪取的幾個據點,就被紅軍一一收複。德軍遭受了進一步的慘重損失。第13軍退到別爾季切夫時,各師就隻有150-300人,全軍步兵加起來不超過一個團。大家或許還記得,按照曼施坦因的說法,基輔失守前後,德軍是一個步兵師平均有1個團的實力。現在更甚一步:一個軍一個團的實力!
最令德國人心痛的,還是那些精銳的裝甲師。1943年11月——1944年1月,僅“希特勒”師,在日托米爾攻防戰中,就徹底損失了153輛中重型坦克和強擊火炮!其中包括18輛“虎”、60輛“黑豹”、63輛四號、12輛強擊火炮!一個師的裝甲損失,甚至超過“城堡”行動中第4裝甲集團軍的損失總合!日托米爾參戰的全部8個裝甲和裝甲步兵師的損失總合更為巨大!蘇軍僅在反攻的6天內,就毀傷和繳獲了670輛坦克強擊火炮,火炮迫擊炮1380門,殺傷德軍官兵4萬餘人!12月24日——1月6日,還俘虜了4468名德軍官兵。
昔日凶猛如“虎”“豹”的德國裝甲部隊,雖然坦克越來越好,頂級兵團也保有大量精銳老兵,可在日益成熟的紅軍坦克兵和炮手打擊下,卻越來越像“病貓”了。
1943年過去了,瓦圖京的攻勢卻還在繼續。
不過這要留待下一卷具體介紹了。本書所要敘述的內容,即曼施坦因的第聶伯河防線之戰,其北段基輔方向,已經徹底失敗。而曼施坦因的南段防線,也在同一時期最終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