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 四、頓巴斯與尾聲(3 / 3)

他原本的計劃,是退過第聶伯河,利用天然屏障為南方集團軍群爭取喘息的時間。可在撤退過程中,第聶伯河以及沿岸的“東方壁壘”就已經被俄國人捅出了無數缺口。諸多討厭的橋頭堡,宛如插入曼施坦因身軀的一把把利劍的鋒芒。曼施坦因雖然全力反擊,死傷枕藉的俄國士兵卻寸土不讓,如生根般死死紮在河岸邊的彈丸之地內!

曼施坦因本人的處境是絕對安全的。9月中旬,南方集團軍群司令部從紮波羅熱撤到基洛夫格勒。10月初,又退到更西麵的文尼察。當地供希特勒使用的“狼人”大本營和家具以及電力設備,全都便宜了曼施坦因。但遠在文尼察以東的第聶伯河河岸上,他的破敗集團軍群,加上一條同樣破敗的戰線。還能支撐多久?

特別附錄:焦土政策

評價曼施坦因撤退戰略的得失,另一個標準,是他對撤離地區的破壞程度。

頓巴斯的煤、左岸烏克蘭的糧食,還有占領區的青壯男性,這些東西如希特勒所說,是不是對德國重要先放在一邊,反正對損耗更重的蘇聯來說,是絕對重要的。黨衛軍頭子希姆萊9月7日為此發布了專門指示:在放棄的烏克蘭地區,不應留下一個人、一頭牲畜、一根鐵軌、一座房屋、一口水井!

曼施坦因日後在回憶錄中撰寫了專門章節,題目也是“焦土政策”。他宣稱按照計劃破壞了一切,其他的全部帶走。據說執行中還嚴格區分了“國家財產”和“私人財產”。除了大量烏克蘭的適役男性(按德國人理解,上限是60歲)

外,大量其他居民還主動一道撤離,總數多達數十萬,途中倍受德軍照顧雲雲。

可以肯定,願意和德國人一道撤離的附敵分子是有的。至於有多少,其實德軍高層很有數。

英國的西頓引述過德方1943年4月1日的結論:

烏克蘭的絕大多數居民都在等待著紅軍的到來。

曼施坦因自己也很有數。還在9月11日,他就發布命令:“過去放棄占領區的經驗表明,大部分居民是不會自願和德軍一道撤離的……部隊隻有采取最嚴厲的措施,才能將數十萬人和糧食牲畜帶走……不能運往後方的物資,應采取一切措施加以破壞。”曼施坦因的部下嚴格執行了“最嚴厲的措施”。其中包括把頓巴斯的礦工摔死;把波爾塔瓦居民趕進房子裏燒死;沿途焚燒和劫掠一個又一個村莊。紐倫堡軍事法庭曾引用過德國東方占領機構1943年的一份文件,其中也提到德軍“把男人、女人和兒童鎖在倉庫裏,放一把火燒死他們”的行為。

經過德軍“最嚴厲的措施”,待紅軍到來時,有的村莊600戶人家僅有30戶幸免,或者剩下一個老頭坐在廢墟間發呆;一個紅軍團隊前進的18公裏地段內,隻找到幾十個躲藏在森林裏的婦女。她們此前已經發瘋了。

遺憾的是,雖然曼施行坦因的部下為了寶貴的“榮譽”足夠盡忠職守,卻還是無法在那麼短的時間內解決掉一切。在頓巴斯,當霍利德匆匆撤離受到包圍威脅的第29軍時,竟來不及毀掉塔甘羅格;忙於跑路的第30軍甚至放棄了破壞計劃;撤瘋了的時候,不要說蘇聯的“國家”和“私人財產”,連德軍自己藏著150多萬發炮彈的彈藥庫都可以送給俄國人;遭到科涅夫草原方麵軍追擊的德軍既燒房子又燒活人,把剩下的也盡量拉走,偏偏忘記將當地大豐收的糧食一並毀掉,隻能留給紅軍。科涅夫動用部隊把這些糧食收割起來,送到了莫斯科和列寧格勒。對1943年糧食極其緊張的蘇聯後方,這來自前線的大禮實在是寶貴。

而在人力方麵,曼施坦因的鄰居克盧格早就告訴過希特勒:俄國農民很狡猾,一旦德軍要撤退,他們就會躲到森林裏去,讓德國人一個也抓不著。在烏克蘭,這種情況似乎也同樣存在。不管德軍的措施“多麼嚴厲”,燒了多少殺了多少,留下來的青壯年還是補充到了前進的紅軍團隊中。不管曼施坦因如何評價,正在穿過廢墟和死人坑的俄國士兵心中燃燒的隻有複仇的願望。

4 撤退與追擊:斯摩棱斯克與庫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