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夜間,第7近衛集團軍首先在對岸小鎮多莫特坎建立起橋頭堡。其第25軍在偷渡過程中,沒有被德軍察覺,得以在9月26日日終建立正麵5公裏,縱深4公裏半的登陸場。
但好景不長,醒過神來的德軍火速調來第23裝甲師反擊,大群德機也對橋頭堡和渡口狂轟濫炸。蘇軍一時損失慘重。第7近衛集團軍司令舒米洛夫雖是活捉保盧斯元帥,在庫爾斯克擋住“虎”式攻勢的戰場老手,此刻也承受不住,要求撤退。但科涅夫豈肯輕易放棄,立刻予以無情的否決。
橋頭堡內的蘇軍先頭分隊隻得拚死頑抗。好在他們已經擁有了團營火炮,師屬和更大火炮也從左岸實施支援。一些蘇聯高級軍官,如第15近衛步兵師師長瓦西連科少將還親率領第44步兵團渡河作戰。經過蘇軍重炮和強擊機九機編隊的連續打擊,德國坦克被擊退。至9月29日,化險為夷的第7近衛集團軍登陸場已擴大為正麵20公裏,縱深8公裏。
為建立更多登陸場,科涅夫將第二梯隊的新銳——第37集團軍投入第7近衛集團軍北翼。
該集團軍配屬了4個舟橋營。最初的渡河工具隻有16支小型橡皮舟、10件浮水衣、5艘A——3橡皮舟。科涅夫又給調來2個機械化舟橋營、4個舟橋縱列、1個工兵旅,48條木頭船。但這些部隊和器材都被後方部隊和機關堵塞在了路上。
第37集團軍第92、62近衛步兵師(隸屬第57軍)雖然於9月26日夜抵達河岸,但因為缺乏製式器材,也隻好使用原木和木板製造了一些筏子。
按照蘇聯人的經驗,在河寬不超過250-300米,流速每秒不超過1米的河段,即使是用油桶、圓木、木板、樹枝甚至雨布製作的筏子,也可以順利地渡過。但第37集團軍卻必須渡過550-600米寬的河麵。激流衝擊下,筏子很快就被衝散。待到蘇軍陸續上岸,偏差達到2公裏,難以集中兵力。
第37集團軍在9月27日深夜實施了偷渡。
其第92近衛步兵師運氣不佳,被德軍發現,遭到機槍迫擊炮和火炮的猛烈射擊而未能成功。但第62近衛步兵師卻瞞過了德國人,在克列緬丘格東南渡河成功,還在米舒林羅格碼頭奪取了一個島嶼。而當德軍發現後,又遭到對岸蘇軍炮火的壓製。到了9月28日8時,第62近衛步兵師占領了2個登陸場,其中一個正麵2公裏,縱深1公裏。隨著登陸場的擴大,9月29-30日,第37集團軍第57軍主力進入右岸。
至此,蘇第37集團軍和第7近衛集團軍都滲入了克列緬丘格東南的右岸,並企圖聯為一體。
德軍決意拔除這些登陸場。除第23裝甲師外,剛剛撤離克列緬丘格的“大日耳曼”師也於9月30日殺奔而來。10月6日和8日又調來了第9裝甲師和第306步兵師。以後還有第6裝甲師和“骷髏”師。這些德國師雖然都已疲弊不堪,還是使出吃奶的勁頭拚命擠壓橋頭堡內的蘇軍。
登陸場血戰不止。科涅夫也針鋒相對,要求各師師長把觀察所移到第聶伯河右岸,在距離一線不超過1-1.5公裏的地方直接指揮戰鬥。為增強力量,他還將第1機械化軍調給第37集團軍。
該軍渡河向德軍迎擊而來。雙方激戰5個晝夜。
德軍最終支撐不住,被迫向南撤退。蘇軍趁勢推進到安諾夫卡北緣。
至此,科涅夫的草原方麵軍在克列緬丘格和第聶伯羅彼得羅斯克之間,共建立5個登陸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