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零七章 軍心已亂(2 / 2)

北風凜冽,大雪漫天。李承明離開幽州以後一路向北,三天三夜沒有休息,一直往突厥方向跑去。

“大王,突厥雖然有實力與李世民抗衡,但他們畢竟是蠻夷之邦,非我族類。當初李承明在長安城下與他們結盟,也是出於無奈,老實說,這件事總是名聲不好。因而我認為我們不能再趕去投奔他們了,況且,士卒們也不一定願意再往北撤,跟著突厥人過那種居無定所的生活。您看我們是不是另找出路呢?”李藝的親兵隊長趙利在李藝身邊悄悄說道。

李藝聽罷點點頭,說道:“我也有這個想法。打著突厥旗號的確難以收民心。再說,要把大夥兒帶到突厥人那兒,軍心也不穩,大夥兒的心思還是向往中原。可眼下我們還有什麼去處呢?”

“李承明身邊現在隻有三百多個孩子,我們不如帶他們回長安去,立此奇功,新皇帝一定不會追究我們前麵的事。不知道大王意下如何?”趙利小心翼翼地說道。

李藝沉默不語。心裏很是矛盾,趙利說的實情,先不說投奔突厥的是不是上策。就說他鎮守幽州多年,與突厥人交手無數,多次打敗突厥人,手下殺掉的突厥人連他自己也不知道有多少。放眼突厥,有數不清的突厥勇士是在取羅藝項上首級的夢想裏長大的。自己現在過去,隻是仰人鼻息而已。誰知道突厥人會怎麼對待自己呢?可是投降李世民也不是他的心意,他一直是李建成的人,當初為了向李建成表示效忠,他還曾將李世民的心腹張亮在光天化日之下,不問青紅皂白,重打了四十大板。而且這些日子他又殺了不少李世民麾下的將士,現在投降恐怕為時已晚了。唉,怪隻怪自己當初投錯了主子。

“大王,其實這也是大家夥的意思。”趙利感覺到了李藝的猶豫,又小聲說道。

“我們出幽州有三天了吧!”李藝問。

趙利不知道李藝想說什麼,略一思索道:“整整三天了。”

“有沒有發現李靖的追兵?”李藝又問。

“還沒有。”趙利答。

“前麵是什麼地方?”李藝問。

“斥候探過了,是一個叫徐家鎮的小莊子,有三十幾戶人家。周圍十裏內沒有發現有其他軍隊的斥候。”趙利答。

李藝點點頭道:“既然如此我們今晚就在徐家鎮休息一夜吧!你找幾個和你想法一樣的人來,詳細的事我們晚上喝酒商量。”

當天夜裏,李承明應李藝的要求同意在徐家鎮安下營寨,休息一晚再趕路。

亥時將過的時候趙利帶著十幾名李藝親兵隊的小隊長們進入了李藝的寢帳。

寢帳的角落裏生了五個火盆,幾張從居民家裏借來的矮幾上擺滿了酒菜。

“都坐下吧!”李藝在氈毯上坐了下來,對自己的屬下們說道。

趙利哈哈一笑,招呼大家都坐下。

他喘了一口氣,對李藝說道:“大王,我們都不想離開中原,去突厥人那裏,看別人的眼色行事,你看??????”

“喝酒、喝酒,天冷,先幹三杯暖暖身子。今夜叫大家都過了就是要集思廣益,琢磨出一個主意來。”李藝打斷他說。

喝了幾口酒以後,趙利看了看自己的同伴道:“大王,兄弟們拋家棄業,放著安穩日子不過,跟著大王起事,給先太子報仇,在刀劍叢中拚命,不就是圖個封妻蔭子、榮華富貴嗎?是不是這個理兒?”

“那當然,不然,誰幹這掉腦袋的買賣。”李藝讚同道。

“現在看來,咱們不能再跟著李承明那個娃娃了,他的基業已經全丟了,自己連個安身立命之處也沒有了,事實上,李承明已經完了。我們得另找出路,覓一個有奔頭的地方。”趙利見李藝沒有喝斥自己,便繼續大著膽子說道。

李藝沉重地歎了一口氣,搖著頭說:“是啊,你說得不錯,是這麼回事,李承明才具不大,家底不厚,這回又連累我們也跟他一起賠了個底朝天,我們是得另想轍,尋條出路。可是李世民恐怕也不會接納我們,你們說除了投降李世民還有別的出路嗎?”

眾人都不言語,李藝知道他們是鐵了心要拿李承明去向李世民請功了。(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qidian.com)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